但是還有一條從未在國史之中記載,但是曆代國君口口相傳的預言,這一條預言,不僅於老子有關,也許他有關。
一念至此,秦君對著荀子微微一笑,道:“獻公即位的第十一年春天,朝廷接到一個消息,曾在洛陽周室做過柱下史的老聃要到秦國來了。”
“接到這個消息的秦獻公不禁大喜過望。”
聞言,荀子目光一閃,他雖然不太清楚秦君要說什麼,但是卻也清楚,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
天下卑秦!
那是大秦最為恥辱的年代!
“在東方諸侯卑秦,天下士子視大秦為蠻夷之邦而拒絕入秦的年代,一個聲名遠播就連孔子也要向他求教的泰鬥人物要到秦國來,當時朝廷一片嘩然。”
“獻公請出了一個酷愛和學問家交往的人物來接待老子。這個人,就是曾經做過函穀關令的尹喜。”
“所以世人流傳,老子騎牛入函穀關,紫氣東來三萬裏,更在函穀關前寫下五千言道德真言,一舉成為道家至聖。”
“但是除此之外,獻公親自請教老子,這隻傳於大秦曆代國君!”
“轟……”
聽到秦君說出來的秘密,這一刻荀子心中震撼不已。
他心裏,隻要和孔子,老子這樣的人沾上關係,必然是大事情。
心中念頭閃爍,荀子不由,道:“陛下,後來發生了什麼?”
這一刻,荀子已經情不自禁的好奇,想要知道發生了什麼,由於這個話題是秦君提起,他自然清楚這件事能說。
錚錚之音自金色大日之中傳出,讓荀子心中難以平靜。
當時大秦已經快到滅國之際,獻公直言:“嬴秦日衰,秦人多困,作為國君的他寢食難安,請老子解惑。”
“當時,老子背對獻公,仰望蒼穹,一
陣思忖後喟然,道:“秦公謹記:老聃之言,隻傳儲君,若有泄露,自罪於天。”
……
“陛下,老子留下了什麼箴言?”荀子嘴角掠過一抹苦澀,這一番話他不想問,卻已經身不由己。
秦君目光一閃,徐徐,道:“當初老子言:其昔年遊宿巫山神女峰,細察天象,得一天機。”
“秦周同源,均起西陲;秦為諸侯,後秦周分離;離五百年,大合於秦;合十七年,則霸王出。”
“老子與大秦唯一的交集,便是留下了那一卷五千言的道德經和這一則神秘久遠的預言。”
……
荀子心中被震撼,但是在瞬間就恢複了過來,他心裏清楚,秦君想要鎮壓道家,收為己用。
但是對於如神如仙的老子,以及道家心中有些忌憚。
很顯然,道家對於天機之術,有著很深的造詣,既然推算出了大秦國運,自然會推算出道家的命運。
一如老子這樣的強人,若是知曉在後世道家有劫難,未必就不會留下諸多手段。
畢竟孔子給衍聖公就留下了無數的好東西,人心皆如此,老子留下手段,才顯得正常。
一念至此,荀子便清楚了秦君留下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