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巧笑道:“看來我還真蒙對了。”
顏玲瓏一聽,睜著眼睛大讚道:“那麼繞口的話巧姐姐都記的住,怎麼這個又是蒙對的呢?”
顏正祥無奈的看著顏玲瓏,這個妹妹有些白目了。
失笑道:“你巧姐姐想來是開到長成的湘妃竹,又是在竹子生長的季節,不像現在都是枯葉,不好分辯。”
顏玲瓏一聽這才有些釋然。
祈巧笑著點頭道:“就跟六表哥說的一般,我那會能記下這種竹子,還是因為家裏的一位嬸嬸極喜歡這種竹子,還給我講了一個關於這種竹子的傳說呢。”
顏玲瓏聽了,眼睛冒光道:“巧姐姐,一個竹子還能有傳說,快說來聽聽。”
顏正祥一見便知道這丫頭哪裏是在意竹子,分明是沒趣的想聽故事呢。
祈巧也瞧出來了,便笑道:“我講故事不大好,沒有我那位嬸子講的好。”
顏玲瓏卻是不信,催道:“姐姐的嬸子講的再好,我現在也見不到人啊,還是姐姐快些講來吧,說起來,我六哥都種了好些年了,可是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這裏麵還有故事呢。”
說完便有些抱怨的看了顏正祥一眼,搞的顏正祥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有些惡寒,這小丫頭真是有故事連哥哥也不要了。
他本就是個喜歡四處遊走的大男人,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可是對那種傳說中的故事卻是不大感興趣的。
不過這麼一會的功夫,祈巧已經給顏玲瓏講上了。
相傳堯舜時代,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岩洞裏,經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衝毀,房屋被衝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
舜帝關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消息,飯吃不好,覺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
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她們雖然出身皇家,又身為帝妃,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並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心著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離家門,也是依依不舍。但是,想到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著內心的離愁別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著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
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心了。
娥皇說:“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
女英說:“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迷失方向?”
她們二人思前想後,與其呆在家裏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於是,娥皇和女英迎著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於來到了九嶷山。
她們沿著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著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著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墓。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
鄉親們含著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墓,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裏,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幹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裏了。”
原來,舜帝病逝之後,湘江的父老鄉親們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
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後,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淚流幹了。最後,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娥皇和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
“好感人的故事啊!”顏玲瓏聽得眼淚都流了出來,一邊拿帕子抹著,一邊感歎道。
顏正祥聽的無奈,果然還是小丫頭,聽個故事也能哭。
好一會顏玲瓏緩過了情緒,才瞧著顏正祥道:“六哥也是因為聽了這個故事才把這些竹子移來的嗎?”
顏正祥連忙搖頭,道:“玲瓏,六哥可沒這麼多愁善感,隻是見這竹子上有些奇特,有的竹節就像是印有指紋一般,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而且還配有黑色的斑點,覺得這種顏色挺奇怪的,瞧著又是異常的美麗,這才在自己的院子栽了一些,你要是喜歡,回頭到天暖的時候也請了花匠在你的院子裏也栽上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