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在心中暗暗告誡自己,而蒙毅則是略微鬆了一口氣兒,當知道禦史緝拿儒生的時候,蒙毅幾乎第一時間猜到扶蘇會插手此事。
可是兄長蒙恬不在,蒙毅知道,如果扶蘇在朝堂上為儒生進言,少了兄長的助力,必定會吃大虧,昨日蒙毅派人去見扶蘇,卻不想,扶蘇直接閉門謝客,不見任何人。
因此,蒙毅內心焦急無比,可是,當看到此時扶蘇的發揮,蒙毅覺得至少現在還沒有什麼危險。
“這……”禦史呐呐不言。
如果禦史衙門裏的官吏最崇拜誰?那麼,毫無疑問,就是商鞅。而《商君書》更是他們的必讀和學習之物,對於扶蘇問到的國法設立初衷這一問題,《商君書》中給予了明確的解答。
李斯微微一拜,拱手道:“扶蘇公子對此事的見解甚為精細周到,那請問扶蘇公子有何妙法可以破解這個問題?”
李斯這一問,瞬間又讓剛才好似被霜打了茄子一般的禦史衙門精神了起來,既然你扶蘇提出了這個問題,就要拿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不然,先前所的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扶蘇道:“父皇,兒臣曾聽上古堯舜時期,大水泛濫,百姓食不果腹,民不聊生,飽受洪水之苦。堯命令大禹之父鯀治理洪水,鯀以堵法治理,最終徒勞無功,而大禹治水,以疏法治理,將洪水歸入河流,導入大海,最終百姓皆銘記大禹恩德。”
“兒臣以為民間百姓議論就如同水流一般,以刑罰威懾,就如同以堵法治水,長此以往,國家社稷必定反受其害。然而,水可奪人性命,亦可滋潤萬物,如能善加引導,則可以利國利民。”
“兒臣以為,如今堵法不能,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讓各級地方官吏對民間聲音善加引導,使百姓明知朝廷政令,不被奸人惑亂。”
李斯微微搖頭,顯然不置可否,道:“扶蘇公子,如何讓地方官吏善加引導?”
扶蘇繼續道:“以往朝廷法令發至地方,地方上多有儒生利用斷句,曲解等手段,惑亂百姓,使得百姓不知朝廷和父皇的良苦用心,故而與官府離心離德。”
扶蘇抬頭看向嬴政,道:“父皇,兒臣以為,隻要百姓明知朝廷法令之必要性和重要性,自然不會被那些儒生所蠱惑。”
滿朝大臣雖然嘴上沒什麼,但內心對扶蘇已是輕視了幾分。這種話誰都可以,但如何落實才是最大的問題。
禦史衙門的內心已經歡喜到不能自持,扶蘇這次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看他如何下台?
對於丞相李斯,禦史們內心更是無限崇敬。若不是丞相出手相助,今日,禦史衙門可真就栽了!
想一想,以後同僚之間打招呼,都知道禦史衙門被公子扶蘇在朝堂之上被問的下不來台,然後同僚以此打趣,禦史們就感到不寒而栗,這臉麵可是丟光了!
蒙毅微微歎息,顯然也不看好扶蘇接下來的應對,扶蘇現在能發揮到現在這個地步,已經是大大出乎蒙毅的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