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李斯都清楚的知道嬴政和扶蘇之間的矛盾,扶蘇過於仁愛寬厚,這一點,是始皇帝一直以來就不喜歡的,被嬴政批為:不類己。
作為始皇帝的心腹,加之又與蒙家處於對立麵,李斯然的就比較排斥扶蘇。而且扶蘇所信仰的儒家思想,更與李斯所信奉的法家思想背道而馳。
盡管早年李斯早年曾經拜荀子為師,但對儒家學問並不感冒,真正讓他以布衣之身,最後身居丞相這樣位高權重的位置,無疑是始皇帝看重他身上的法家學問。
所以,一直以來,儒家那一套仁愛的思想,在他給始皇帝的進言中,早已經一步步的摒棄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實效和利益的法家言辭,行事風格李斯最後和商鞅、申不害這些法家先賢一步步吻合。
李斯做出這些改變不是沒有原因的,當初見到意氣風發的嬴政之後,李斯就敏銳的察覺到這位君王對法家學格外的偏愛,自然,李斯也因此,做出了一些相應的改變。
因為,他入秦,求的就是施展自己的胸中的抱負,為的就是用自己畢生所學,換取功名利祿。
下熙熙,皆為利來,下攘攘,皆為利往。李斯並不為自己追逐名利感到羞恥,人生於世,若不能建功立業,豈不是庸碌無為,白來這世上一遭?
如那儒家,雖然羞於言利,可是卻奔走列國之間,想要謀取高位,這豈不是更加彰顯虛偽?
看著扶蘇在那裏神色自若的喝著美酒,李斯默然覺得,自己似乎有一些看不透這位長公子了!
以往,李斯雖重視扶蘇,但也不過是因為忌憚支持在扶蘇背後的蒙氏兄弟,扶蘇本人,李斯並未覺得,有什麼威脅!
可自從扶蘇打出仙饒旗號之後,種種作為,讓他收起之前那份輕視之意,扶蘇所展現的才能,讓他不得不重視,而扶蘇所表露出來的態度,卻有些讓他摸不著頭腦。
根據李斯得到的消息,這一段時間,扶蘇基本就是宅在商君舊院之中,很少出門,甚至蒙毅去找他,都很少見到扶蘇的麵。至於淳於越,這位都不知道被多少次拒之門外了。
這一副姿態,完全不像是有意於皇儲,可若是無意,偏偏又和章邯這個最近冒出來的皇帝寵臣走的很近,要不就是和墨家弟子接觸的頻繁了些。
一時間,李斯有些弄不懂這位扶蘇公子了!而自己押注胡亥,是否正確?這是這些來,李斯反反複複都要問自己的問題。
“陽滋,到父皇這裏來。”
陽滋的一席話讓嬴政很是受用,先前因為巴休烈產生的陰霾,已經一掃而光,如果此刻還能有人將那匹汗血寶馬馴服,那就簡直堪稱完美了!
而在下首的扶蘇,看著陽滋走到嬴政身邊,回頭問道:“英布,我要你一個明確的答複,是否可以降服這匹烈馬,如果可以,我現在就可以為你引薦,如果你沒有把握,那我再另尋它圖。”
看著扶蘇盯著自己,英布重重的點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