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兒臣再重新來過一遍,兒臣的答複依舊是父皇要打就打,要罵就罵,可閻樂,必須死。”
到最後,扶蘇坦然的看向嬴政,眼中沒有絲毫畏懼的神色。
看著扶蘇這幅樣子,嬴政已然不似之前那般惱怒。在扶蘇的身上,他看到自己的影子。
這般執拗倔強,方才有自己年輕時的風範。
當年伐楚戰事因為昌平君反叛一度受挫,為了伐楚戰事能夠繼續下去,自己親自跑到王翦的老家,請王翦出山,這才最終平定了楚地。
平定百越,戰事也是一度不順利,可最終,這塊難啃的骨頭還是被自己給拿了下來。
若是一般人,早已是心生退卻,可嬴政卻仿佛不知道,費盡了心思,最終堅持了下來。
看著扶蘇這幅樣子,嬴政心中感到甚是欣慰。
盡管扶蘇態度依舊強硬,可是,作為帝國的繼承人,如果沒有魄力,又怎麼能擔當大任?
嬴政和後世那些君王不一樣,他並不畏懼繼承人太過強勢,因為,再強勢,也沒有他強勢。
連六國都給掃平了,下間還有誰敢和他叫板?敢叫板的,毫無懸念,都被送到閻王爺那兒報到去了。
嬴政唯一怕的就是繼承人太過軟弱,自己辛苦打拚下來的基業,一朝喪盡。
這對於嬴政來,比殺了他還要難受。
“扶蘇,按照公室成例,你將被剝奪參政議政之權力,幽禁於宅中,不得詔令,不許外出,你可有異議?”
“父皇,兒臣不願。”
扶蘇跪在地上,道:“兒臣知道父皇愛護之心,可兒臣不願如此。兒臣想以庶民身份,去大秦各地看一看。”
“求父皇成全。”扶蘇完,跪拜在地上。
嬴政眼中閃爍出驚訝之色,問道:“扶蘇,此事是汝深思熟慮還是一時興起?”
“父皇,此事並非兒臣一時興起。”
“父皇以公室成例處置兒臣,難免有人非議父皇偏私,父皇若將兒臣廢為庶民,可堵下悠悠之口。此其一。”
嬴政微微點頭,扶蘇表現出來的體恤之情,讓嬴政深感自己在朝堂之上花費的一番心血沒有白費。
去宗廟告罪反省,可不是什麼好事,嬴政這樣做也是為了減輕下的非議。可即便自己做到這個地步,非議也是難免的,因為扶蘇畢竟沒有受到過重的懲罰。
而如果將扶蘇廢為庶民,下誰還有話?
“其二,兒臣欲走訪民間,考察民情,同時,兒臣以為,不少能人名士藏匿民間,不能為朝廷所用,兒臣欲探訪賢士,為我大秦效力。”
看著扶蘇的樣子,嬴政猜到扶蘇有這樣的心思應該不是一兩了,扶蘇也並未錯,當此之時,諸多名士都藏匿民間,或是隱居山林,甘願做一名隱士。
如果能讓這些人為大秦所用,自然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