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宣曲(1 / 2)

郡守府中,扶蘇久久凝視著麵前掛著的這副地圖,在滎陽和敖山之間,一個縣的名字引起了扶蘇的注意。

宣曲,夾在在敖山和滎陽中間,而扶蘇之所以會注意到這個地名,完全就是史記貨殖列傳中的一句話:宣曲任氏之先,為督道倉吏。

在扶蘇的記憶之中,史記所載,這個督道倉吏任氏,在秦末那場大亂之中,將米價哄抬到了一萬錢一石,更為關鍵的是,那些諸侯豪傑還真的用真金白銀將這些糧食買下了,任氏也由此富甲一方。

在亂世之中,真以為信譽值錢嘛?那些沒有糧草的兵哥哥們還會講道理嘛?要是發起飆來,直接搶糧你能咋的?

隻有一種解釋,那就是任氏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保衛自己的財產,而且,這支武裝力量規模不,不然可鎮不住那些蠢蠢欲動的諸侯豪傑,沒有這樣的一支部隊作為底氣,任氏敢發這樣的戰爭財麼?即便拿到了這筆錢又有命花麼?

隨之而來,扶蘇將宣曲縣的資料盡數調了出來,當看到長水鄉時,扶蘇似乎有些明白了,在曆史上,漢武帝在長安組建了八支特殊的部隊。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羽林軍、虎賁軍,這八支部隊每一支都隻有一個校尉的人數,然而這些人卻是從整個帝國精挑細選出來,進行整合集訓,從各方麵來,都是堪稱精銳中的精銳。

每臨戰事,隻需要有一支這樣的部隊加入戰場,就可以改變整個戰局的走向,更為關鍵的是,如果戰事吃緊,完全可以以這支部隊作為骨幹,進行擴充整編,八百人從長安出發,到達戰場之時,人數滾到一萬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而戰鬥力卻並不遜色主力部隊多少。

這就有點類似二戰前德國的在軍隊中實行的軍官製度,軍中的每一個士兵都當做軍官進行培養,然後戰事一起,原先的每一個士兵都可以成為伍長,什長,甚至於屯長,同時可以極大地確保在人數擴充的基礎上,而戰鬥力卻並沒有下降太多。

而漢武帝組建的八個校尉當中有一支部隊的名字叫長水校尉,其組建人員全部來自這個名叫長水鄉的地方。

當兩者結合在一起,一個推斷就很容易在扶蘇的腦海之中產生了,如果任氏依仗自己的督道倉吏的身份,謀取利益,然後私蓄甲兵,那麼所有的解釋都合理了。

扶蘇當然知道這隻是推斷,是他根據此時得到的一些情報再加上後世的知識推斷出來的結果,不過,既然有著這樣的可能,扶蘇自然要親自去驗證一番了。

如果隻是一個任家,扶蘇還提不起這樣的心思,無非就是一個地方吏,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地方上的土財主或是豪強,這樣的人物,就算是李由,一句話吩咐下去,任家妥妥的是死無全屍了。

扶蘇看重的恰恰是長水鄉的那支胡騎,如果真有這麼一支騎兵的存在,那麼,扶蘇一定會不擇手段,將其收到自己的手中,誰敢擋他的路,誰就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