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想讓司馬季主出仕,似乎有些難度啊!
扶蘇可記得,太史公是怎麼記載這位卜者的:故騏驥不能與疲驢為駟,而鳳凰不與燕雀為群,而賢者亦不與不肖者同粒故君子處卑隱以辟眾,自匿以辟倫,微見順德以除群害,以明性,助上養下,多其功利,不求尊譽。公之等喁喁者也,何知長者之道乎!
這是啥意思?就是朝廷官場汙濁,都是一些人偽君子,我是不屑與之同流合汙的。
聽到這話,連賈誼那等大才都被的“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噤口不能言”,隻能攝衣而起,再拜而辭。
也是因此,司馬季主頓時名躁下,雖然此時司馬季主還沒有那麼有名,還沒有用賈誼刷起來聲望,可是,看司馬季主現在的樣子,似乎也不差多少!要不然,也不會過上如此優渥的生活。
這就是此時名士的好處了,隻要出了名,有了聲望,每到一地,有人送錢,還送妹子暖床,這些皆是屢見不鮮,有些甚至是哭著求著讓別人收下。
和水滸傳中宋江每到一處地方總有人叫哥哥,然後納頭便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宋江那是作者杜撰的,而在此時,卻是可以真實發生的。
就比如張耳,是魏國的名士,被始皇帝嬴政通緝之後,隻能逃亡,結果在逃亡途中,張耳報出了大名,那些地方上的地主豪強不僅沒將張耳扭送官府,反而給張耳錢財,幫助張耳逃亡,還將自家的女兒嫁給張耳為妻,這就是名望帶來的好處。
看樣子,司馬季主是一位有著嚴重潔癖的道德君子,似乎並沒有招攬他的可能。
不過,扶蘇還是想試一試,或許,讓司馬季主做太史令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目前秦廷所有的職位之中,太史令應該是最幹淨的職位了,擔任太史令的人要博聞遠見,要有秉筆直書執政者美惡,不畏強權的史家精神。
這種精神是從春秋時期便流傳下來,被一代代記錄曆史的史官所傳承,在此時,想要改史書,當權者就是殺了史官也改不了。
比較著名的就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崔杼謀殺了齊莊公,崔杼想要史官將齊莊公的死因寫成病死,史官不同意被殺,可是,繼任的史官依舊不同意,崔杼一連殺了三個史官,也沒有得逞,反而因此,將事情鬧的越來越大,罪行越發顯著。
哪像後世的王朝,曆史真的變成了一個任人打扮的姑娘,當權者想擺成啥姿勢,就可以擺成啥姿勢,一點節操也無。
這樣的職位,與司馬季主這樣的道德君子正相吻合,況且,太史令兼職對星象的觀測,司馬季主的才能正好有了發揮了餘地。
越是這般想著,扶蘇越發覺得太史令這個職位簡直就是為司馬季主量身定做的,不過,自己還需要再探探司馬季主的口風。
還是一個讓扶蘇下定決心要招攬司馬季主的原因就是,在此事,司馬季主來到汾睢,實在是有些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