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這麼下去,那麼曆史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情況便會重演,而儒家也會徹底變成一個隻知道內卷,外忍內殘的學派,全然失去了革新的動力。
同時,扶蘇也打算向墨家、農家伸手,將其中一些經義略做修改,符合於這個時代,這樣,墨家、農家也可以廣泛傳播開來。
而黃老、法家這些學派,素來是隻走上層路線,隻教育大貴族的弟子,這一點,在扶蘇看來,非常不好!
當初為了保命的白紙,此刻成為了扶蘇服這些諸子百家巨頭的利器。
如果以竹簡傳播學識,那效率是低的可憐,有了白紙,意味著學識可以進一步傳播,扶蘇已經打定主意了,回到鹹陽之後,便讓章邯帶著少府的大匠開始將全套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給摸索出來。
有了造紙術和印刷術兩樣跨時代的產物,可以極大地提高這個時代知識的傳播。
扶蘇更是清楚的知道,每多一個讀書人都是大秦潛在國力的增長,山東六國那些地方上欠缺著許許多多的官吏,每多一個讀書人,便意味著大秦多一個優秀的官吏。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同樣是春秋戰國五百年以來的士子風尚,如果有足夠的讀書人作為基本盤,那麼扶蘇一直憂愁的大秦儲備官吏的問題便迎刃而解。
更為重要的是,扶蘇這也是在為未來的科舉鋪路,要是下的讀書人數都數的過來,那還需要科舉麼?
在扶蘇的初步設想之中,科舉的門檻要盡量降低,隻有如此,才能讓更多的士子通過,而那些通過的士子想要任高位?完全可以,先到地方上磨煉幾年,然後看政績再。
要是學後世,科舉之後,高中的隻有寥寥數人,還一開始就擔任高位,這妥妥的就是要誤國的節奏。
而這麼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不知不覺當中將下握到自己的手中,因為那些寒門士子都是因為科舉進入仕途的,隨著這些寒門士子遍布下,也意味著他這個開創者贏得了所有寒門士子的擁戴。
而那些想要反對的舊貴族,對於那些低等的職位本就看不上,等最後反應過來之時,為時已晚,再想狙擊,已是無力回,因為,科舉形成的力量已經成型。
隻不過,教書育人雖是好事,可凡事一旦和利益牽扯上了,如果不加以管製,那麼最後弄出來的幺蛾子,那是令人措手不及。
自古以來,教育事業在華夏,就是一件極為神聖和莊嚴的事,夏有校,商有序,周有癢,都是教書育饒聖地,被曆代所推崇。這樣的一個地方,一旦發生一些事件,注定不可能等同於一般事情處理。
況且,扶蘇既然決定插手,那麼自然會讓嬴政對辦學進行撥款扶持,這筆款項可不是一個數字。
扶蘇相信,在座的這些諸子百家巨頭對這筆款項不會動心,他們的人品道德學問都是當世公認,可是,難保他們的親朋好友也如他們一樣清正廉潔。因此,必須給他們套上一個緊箍咒。
扶蘇清了清嗓子,道:“諸位長者,孔子曰:“有教無類”,教化萬民素來是受人推崇的德行之舉,因此,扶蘇想請諸位廣開山門,教化下,為此,扶蘇願上奏父皇,專門撥出一筆款項,以資助下的下的寒門學士完成學業,不知諸位願否?”
扶蘇話音剛落,所有的諸子百家都屏住了呼吸,看到這一幕的扶蘇不禁詫異,難道這群人都不想收徒弟麼?
在扶蘇的預料之中,隻要有一個人願意廣收弟子,那麼,剩下的人為了學派的傳承也必然會答應,這到底怎麼回事?
又等了一會兒,扶蘇方才發現有些不對勁,其中有一些諸子百家的巨頭臉色漲紅,旋即,伏生躬身出列,道:“老臣願開山門,廣收門徒弟子,不拘身份地位貴賤,還請公子為臣稟告陛下。”
靈焚徹底激動了,隨著下一統,墨家在逐漸沒落,而如今扶蘇的提議正是為墨家的傳承指明了一條道路。
墨家完全可以辦學,讓人聽講,然後從中吸收優秀的學生成為墨者,如此一來,墨家便會不斷的壯大,而墨學很快就能再一次名滿下。
而靈焚更是清楚,少府手中有著白紙這樣的利器,未來,如果扶蘇願意給哪一個學派以廉價的價格甚至免費提供白紙,那麼,便意味著哪個學派可以是十倍甚至於百倍的時間傳播他的思想和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