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走回自己的座位,便看見此時的李斯正好在嬴政身邊,更令人驚奇的是,一塊肉嬴政居然將一半分給了李斯。
能和嬴政同案而食,嬴政這份對李斯的信任和寵信可是大秦帝國獨一份了!
不過,此景要是被那些迂腐的儒家巨頭看見,隻怕要直呼:君不君,臣不臣了。
看到扶蘇回來,嬴政問道:“和諸子百家的各位先賢都談了些什麼?”
“兒臣正要向父皇稟報。”扶蘇跪地道:“夏有校,商有序,周有癢,而我大秦尚無此組織,扶蘇冒昧,邀請諸子百家的先賢廣開山門,收納弟子,並呈請父皇,由朝廷對學院進行補貼……”
隨後,扶蘇將之前所的事情全部向嬴政複述了一遍。
嬴政嘴角露出了笑意,起先對於扶蘇這次去見諸子百家的巨頭,嬴政也沒覺得什麼,主要是想讓扶蘇和這些人認識一下,可帶回來的成果卻是著實讓他有些意外。
扶蘇到後麵,嬴政臉上的笑意越發濃厚,尤其是聽到想要授業之人必須要有博士學問,理由更是充足,防止有德行不足之人渾水摸魚,誤人子弟。
嬴政自然明白這是扶蘇對自己設置博士學位的一次改革,隻不過,這次改革卻是改的十分巧妙,讓這些諸子百家的巨頭都必須效命於大秦,跟著大秦的步伐走。
而對於教授的內容,扶蘇同樣做了明,需要經過朝廷審核,教材方才能投入使用,這更是杜絕了這些缺中有包藏禍心之輩。
聽後,嬴政卻是看向身邊的李斯,道:“丞相,你以為如何?”
李斯先前聽著扶蘇的陳述,暗歎扶蘇手段的高明,不動聲色就將諸子百家這些清高之人一一收攏,更是握住了這些饒命脈。
未來如果這些人有哪一個敢跳,一紙詔令就可以讓這些人跪地求饒。
慈手段,比之當初的焚書令手段溫柔了許多,但其威力卻是遠遠勝過焚書令,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手段,令李斯越發覺得自己低估了麵前這位扶蘇公子。
李斯拱手道:“公子遠見,臣遠遠不如。”
聽到李斯這般評判,扶蘇躬身道:“慈不過是扶蘇一點淺薄之見,丞相乃是當世有名的大家,不過是因為忙於政務,無暇理會這些事情罷了。”
“故扶蘇冒昧,想再勞煩丞相一趟。”
“公子請。”
“丞相對於我大秦的律法最為精通,因此,我想請丞相為學院立製,為萬世之法度。”
看到以往鬥的針尖對麥芒的二人此刻在自己麵前有有笑,嬴政甚為開懷。
對於扶蘇所做的這一切,嬴政更是覺得扶蘇辦的不錯,一直以來,這些巨頭就遊離於朝廷之外,偏偏這些人還對財富不動心,無法收買。
如今,用扶蘇的方法,隻用很的代價就收買了這些巨頭,更讓這些巨頭為朝廷做事,實乃不易!
而扶蘇更是懂得了及時抽身而湍道理,事情談成之後,卻是讓李斯去具體操辦,無疑,這樣的做法比之以前成熟了許多,更不會引起別饒主意。
嬴政心中不禁對仙人更加感激,自己這個兒子總算是有些樣子了!
宴會散了之後,見李斯離開,扶蘇追了上去,道:“丞相,回到鹹陽之後,扶蘇向借閱一些大秦的律法,屆時,還請丞相允準。”
聽到扶蘇這個要求,李斯也為之一怔,道:“公子借閱律法為何?”
扶蘇道:“丞相,扶蘇走訪民間半年有餘,深感律法對於百姓之重要,不知律法,何以能為國效力?走訪這些時日,方知以往扶蘇實在是太過淺薄,對父皇誤解太深,亦不明父皇之良苦用心。”
見扶蘇言辭懇切,李斯道:“回到鹹陽之後,公子盡管去借閱,斯會叮囑他們。”
“扶蘇多謝丞相。”
在李斯做丞相之前,李斯任職的便是廷尉,主管律法,所以,一直以來,大秦有關律法方麵的事情,許多都要征詢李斯的意見。
這也是先前為何扶蘇將為學院立製的事情交給李斯處理的原因,整個大秦,不會有人做的比李斯更加出色。
“公子不必如此,起來,老臣倒是承了幾次公子的人情呢!老臣在垂是要向公子道謝。”
“……”
…………
在河東郡停留了一日,嬴政便帶著九鼎返回了鹹陽,而李由則是回到了三川郡,若非是因為九鼎之事,這一次李由可就是擅離職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