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2 / 2)

嬴政將玉匣打開,掃視了群臣一眼,道:“長子扶蘇聽朕詔命。”

早就恭候在一旁的扶蘇躬身出列,道:“兒臣扶蘇恭候父皇詔命。”

嬴政鄭重將玉匣之中的旌節拿了出來,握在手中,莊嚴肅穆道:“節,假社稷、宗廟之權柄,授汝之物,汝當戒驕戒躁,以國家社稷為重。”

著,嬴政同時將包裹在旌節上的布帛解開,露出了一截用竹子製成的筒狀物體,在頂端,有三重旌毛依附其上,顏色光亮鮮紅,如同跳動的火焰一般。

“臣謹奉詔,萬死以報父皇,節在人在,節亡人亡!”

扶蘇所這句話並非是虛言,因為,此時,節,便是皇帝的顏麵,是國家的尊嚴,不容踐踏。

為何漢代蘇武即便被流放到苦寒之地也不願意屈服,便是因為他是漢朝的使臣,他手中握著的旌節是漢朝的尊嚴,因此,他不能屈膝投降。

同樣,為何張騫出使西域,曆經千辛萬苦,仍要回到中原,便是因為他是漢朝的使臣,他所代表的仍舊是一個國家的尊嚴。

古語雲:餓死事,失節事大!

其緣故便是在於此處,隻不過,由於南宋那些混漳無能,這句話反而成為了逼迫婦女去死的信條。

這句話,也因此由最初扞衛國家民族尊嚴的涵義變成了一個迫害婦女的罪證!

嬴政將另一個銅匣打開,從其中取出一把利劍,百官皆是心中凜然,嬴政道:“此乃太阿劍,昔年武成侯率軍伐楚,功成之後,獻太阿於君前,朕今日將此劍賜予汝。”

“亦有誡言於汝,子仔細聽之!”

“太阿為歐冶子所鑄名劍,若正入正途,自有無上神威,橫掃八方宵,然若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則有社稷崩壞,國家滅亡之禍,子當謹記之。”

“兒臣扶蘇謹記於心,不敢忘懷。”

嬴政鄭重將太阿劍交托到扶蘇手中,隨即揮了揮手,韓談立即端著一個檀木盤走了出來,木盤之上,放著一個玉盒,在旁邊,還有一條長長的絲帶。

嬴政將玉盒打開,將其中的符信以及旁邊的印綬鄭重交托到扶蘇手中,最後叮囑道:“扶蘇,你是吾兒,亦是國家之臣子,九江郡、長沙郡、巴郡、蜀郡四郡之事,朕盡托付於你。”

“唯盼君為我大秦社稷之臣,為國盡忠!”

完,嬴政對著扶蘇,非常隆重的深深一拜。

這意味著此刻,嬴政和扶蘇之間已然脫離了父子關係,而是君臣相停

扶蘇心中訝然,沒想到嬴政給自己的權限當中還包括長沙郡,可聽到後麵,尤其是看著嬴政對自己一拜的那一刹那,扶蘇誠惶誠恐。

扶蘇連忙叩首:“父皇厚愛,兒臣自當盡心竭力,不負父皇重停”

然後,將太阿劍寄在腰間,手中握著符信與綬帶,捧著旌節,亦步亦趨,走向遠方……

秦始皇三十六年,春二月十七,大秦長公子扶蘇授節,為九江、長沙、巴郡、蜀郡四郡使節,出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