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離京(2 / 2)

嬴政授自己櫛節那一段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將太阿劍給自己的那一段誡言此時在扶蘇看來,就顯得有些詭異了。

然若太阿倒持,授人以柄,則有社稷崩壞,國家滅亡之禍。這句話,扶蘇本來以為嬴政的是楚國,是嬴政要自己以楚國為前車之鑒,心謹慎。

此時看來,似乎還有另外一層含義!

尤其是最後嬴政的叮囑,盼君為我大秦社稷之臣,為國效忠。這似乎怎麼聽,都有些不對勁啊!

扶蘇相信,嬴政這些話一定有一些因由,短短不可能是無中生有,一個頂賭政治家,絕不會去做一些無用之舉。

隻不過,如今他還看不透這其中的奧妙。

…………

二月下旬,秦嶺樹木蔥蘢,又漸漸煥發出了生機。

四麵的高山冰原,將巴蜀之地變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而在北麵,聳立著的正是與秦嶺相連的大巴山。

這一路的崇山峻嶺,讓蜀道變的格外的艱難難走。以至於千年之後仍有一位偉大的詩人,見到石棧梯相勾連的蜀道,一時詩興大發,歎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

一路走來,扶蘇卻也是感受到了蜀道之艱難,一些狹窄地域,隻能允許一人通過,身旁是石壁,而另一側,卻是萬丈的深淵。

扶蘇朝身側道:“司馬昌,聞汝高祖父乃司馬錯?”

扶蘇身後一人立即拱手道:“公子所言不錯,司馬錯確是臣之高祖父。”

扶蘇點零頭,讚道:“先惠文王之時,司馬錯為我秦國開拓巴蜀之地,功莫大焉!”

司馬昌立即恭聲拜道:“臣替高祖父謝公子讚譽!”

掃視了一眼前方的道路,扶蘇問道:“昔年,高祖父是否就是由此進入巴蜀之地,為我大秦開疆拓土?”

司馬昌眼中閃出一抹自豪的神情,道:“啟稟公子,此處乃褒斜道,正是昔年高祖父入蜀之路。”

“此處本無如此寬敞,惠文王之時,為讓大軍順利於此通過,便將棧道進行加寬和加固,方才令大軍得以通過,其後,昭襄王之時,又是修繕一番,長平之戰之時,前線糧草吃緊,巴蜀之糧多是由此運入前線。”

對於這些曆史,司馬昌如數家珍,這是先祖的榮耀,一直以來,司馬昌都是銘記於心。

“臣卻是不肖,隻做了一個鐵官,未曾如同高祖父、祖父那般為我大秦沙場征戰,開疆拓土。”

扶蘇看著司馬昌的神色,笑道:“這你卻是不必懊惱,鐵官,於國家社稷而言,亦是重中之重。”

“你雖未為我大秦沙場建功,可誰言建功定是在沙場之上?今日,我帶你入蜀,正是為了給你一個建功立業之大好時機。吾聞,巴蜀之中,多有鐵礦,汝若是用這些鐵礦為我大秦將士鑄造精良之鐵甲兵器,或是為百姓農具,與爾高祖父想比,其功勳未必遜色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