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軍魂(2 / 2)

故而,雖有共通之處,卻亦是大不一樣。

而這支新軍,起先隻有三百人,是後麵,扶蘇在滎陽長水鄉找到了那一塊寶地之後,新軍才擴充到了如此規模。

在新軍之中,亦是遍布著長水鄉的胡人,他們所帶來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

可以,這支新軍就是一鍋大雜燴,並不純粹,其中摻雜著太多太多的東西。

直到此刻,新軍終於聚合到了一起,在軍隊這樣一個熔爐之中,所有人都化作了其中的一分子,鍛鑄成了一塊,哪怕扶蘇也不例外。

扶蘇知道,經此一事,新軍已然蛻變,在戰場上,他們是可以互相交托後背的袍澤,是可以互相依賴的兄弟戰友。

這樣的一支新軍,將會無往不利,將是戰無不勝!

一支軍隊,如果隻是擁有先進的武器,如果隻是擁有可靠的後勤保障,這支軍隊最終難逃失敗的結局。

因為,能讓一支軍隊真正拖不跨,打不爛的從來都不是武器,不是後勤給養。

而是一種精神力量,可以稱之為:軍魂。

《無衣》,是《詩經》當中秦風中的一曲,在關中地帶廣為流傳,人人會唱,他不僅是秦軍出征之時的戰歌,亦是秦饒風骨。

秦軍在戰場上,高唱著無衣,所向披靡,銳不可當。這樣的一種力量令所有見識過秦軍的對手都為之膽寒,都不敢生出與之爭鬥的心思。

無衣,他是秦人困苦之時,激勵民心士氣的源泉,是秦人昂揚奮發之時,對世人驕傲的展示

扶蘇手中拿著一塊黑板,在上麵將無衣這首歌寫了下來,然後掛在一名士卒的背囊上。

耐心的指導著身邊的士卒認識黑板上的字,而見此,所有墨者紛紛效仿。

一時之間,新軍之中,不少人背後都多了一塊的木板,而在其身後,則是有墨者在教授讀書寫字。

這樣的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士卒的積極性。在無衣的戰歌聲中,所有人都變的鬥誌昂揚,銳意進取。

扶蘇看著這一幕幕,心中充滿了感動,亦有著一股濃濃的自豪福

這些,都是他做下的,都是他給這個時代帶來的改變,扶蘇相信,一支有文化,有信仰的軍隊,絕不會再是列國口中的虎狼之師。

列國的百姓,以後見到秦軍,不會再畏若虎狼,見到秦人,也不會將其視為虎狼之人。

秦,將是百姓安居樂業的王道之國,秦軍,將是解救黎民的王道之師。

對於一支百戰之師,攻城略地並非什麼難事,可難的是在攻城略地途中,可以征服當地的人心。

扶蘇心中的目標,亦是收服山東六國的民心,隻有如此,華夏,才會真正進入大一統的時代,也隻有如此,他才可以將大秦建設成一個令人敬仰、傲視下的大國。

以後不管歲月流逝,還是王朝更迭,大一統的思想,將會鐫刻在華夏的骨子當中,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