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庭會議(1 / 2)

見著冒頓扔下這句話策馬向前馳騁,巴休烈眼中露出喜意。

自然,他知道,這標誌著冒頓已然接受了他的效力,至於冒頓讓他不要為他話,耐心等候他的命令,巴休烈雖然不解其意,可是知道,冒頓之所以如此做,必有深意。

巴休烈看著冒頓在馬上胸有成竹的樣子,知道冒頓已然明白回到王庭之後,如何麵對這次選擇。

想起在大秦見到的那位扶蘇公子,一樣是英俊豪傑,而匈奴部族,也終於即將誕生一位偉大的單於。

未來,匈奴與大秦之間,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可起碼匈奴,已然有了強盛的希望,已然有了無限的可能。

巴休烈亦是很期待,這一次冒頓在王庭上,會出怎樣的話語。

他相信,在此之前,冒頓已然知道他的來意,可是,卻沒有絲毫猶豫,直接集結所屬萬騎,朝著匈奴王庭進發。

這明,在此之前,冒頓心中已然有了決斷,所以,才會表現的如此胸有成竹。

與冒頓一對比,巴休烈就發現,頭曼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冒頓作為頭曼的兒子,比起頭曼這個父親,冒頓有魄力的多,更加的雄才偉略,且目光之中,永遠閃爍著自信、智慧。

這才應該是匈奴的單於,隻有這樣的人傑,才能帶領匈奴擺脫困境,走上強盛,才能為匈奴奪取豐盛的草場,無盡的財帛,和無數的女人。

到了今日,巴休烈心中越發覺得自己的選擇無比的正確,追隨強者,找一個好的主子,這在草原之中,是一件比生死還要重要的事情。

繪著猛虎標誌的大纛旗,代表著左賢王的萬騎,一路風馳電掣,來到了匈奴王庭。

在草原當中,獸皮是一件十分珍貴的物品,而布帛則更加珍貴。

故而,大纛旗,隻有部族才能擁有,且有著至高無上的象征意義,上麵所繪的圖案往往就是這個部族的圖騰。

此時,匈奴所崇尚的乃是原始薩滿教,認為萬物有靈,即便是一塊石頭,一塊草葉,倘若發生了一些神奇之事,也會被視若神明,然後被部族的牧民供奉起來。

故而,圖騰也是多種多樣,花樣繁多。

甚至於,對於強者,哪怕是敵人,匈奴同樣會供奉。

就比如漢朝的帝國雙璧,衛青霍去病二人,就被無數匈奴人供奉起來,視為神明,認為衛青霍去病二人是神派來懲戒他們的。

所以,才日夜供奉,祈求寬恕。

而霍去病離世之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匈奴內每次召開大會,進行祭祀儀式,首要的便是向神禱告,不要再讓漢朝出現一個霍去病這樣的人物。

對衛青,霍去病的畏懼,可以已經刻在的骨子裏。

而此時,匈奴人供奉的是李牧,還有蒙恬。在李牧手中,匈奴經曆了一場大敗,損失了十餘萬騎士,故而,之後,難與東胡,大月氏爭鋒。

而蒙恬領兵三十萬北擊匈奴,則是再一次喚醒了匈奴人內心深處的恐懼。這一次,大秦的強弓勁弩成為了匈奴人揮之不去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