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家本就和扶蘇乃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有蒙恬和蒙毅輔佐,嬴政自是放下了半個心。
而最近兩年,扶蘇和李斯的關係又大為改善,故而,嬴政相信即便李斯不會從中相幫扶蘇,但也絕不會從中作梗。
不過,為此付出的代價就是,曾經和扶蘇相交尚算不錯的馮去疾則是徹底站到了扶蘇的對立麵。
故而,這一次,嬴政並未讓馮去疾具體負責什麼事務,關於大軍糧草征發和運輸皆是李斯和蒙毅在主持。
故而,這一次,嬴政選擇密召李斯和蒙毅,而獨獨缺了馮去疾。
三人在鹹陽宮中直至商議到了色徹底黑了下來,才各自離去。
嬴政在大殿之中,回想起方才李斯的話,根據禦史的測算,現在每十石糧草,運輸到前線,至多隻能剩下三石糧食。
這一路上的耗費,著實驚人!
不過這般積累的經驗卻是寶貴的,秦軍首次出塞,便獲得大勝,這不僅極大的提振了朝野的士氣,也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
這意味著秦軍以後完全有能力出塞尋找胡人主力決戰,當日建立新軍的初衷已然初步達成。
以後,完全可以依照新軍之模板,大規模訓練新軍樣式的秦軍,徹底平定北地邊患將是指日可待。
唯一讓嬴政有些發愁的就是,新軍所用之軍械甲胄,造價實在是太過高昂,從上到下,都實現了完整的革新換代。
如果依照新軍的模板,那便意味著以前的秦軍軍工作坊,有大半都要淘汰出局。
這樣一個過程所產生的的花費,已然達到了一個觸目心驚的數字。
不單單如此,新軍所用之軍械甲胄皆是上好的鐵料所打造,為了打造這三千饒裝備,少府已然將曆來的存貨和從各地搜集過來的材料都用上了。
而為此報廢的鋼鐵,不計其數,其原因便是此時的冶煉鋼鐵的工藝還未達標,生產出來的鋼鐵多很脆薄,想要生產出可堪一用的鋼鐵完全看臉。
至於將鋼鐵打造成士卒的甲胄,兵器,其中所投入的人力和武力已然是不計其數。
而這些,嬴政皆是清楚不過。對於章邯所表現出來的才能,亦是甚感欣慰,需知這樣的工作,換做另一個人來做,隻怕是很難勝任。
即便勝任,也遠遠沒有章邯來的可靠。
不過既然看到了這樣的希望,即便遇到了再大的苦難,嬴政怎麼也要完成這件事。
在嬴政的眼中,從來沒有什麼困難能夠阻擋他的腳步,嶺南軍團第一次出征失利,軍需供給不上,旋即就開鑿了靈渠,然後派遣第二支秦軍繼續征討嶺南,修建的靈渠為大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最終,嶺南臣服在大秦的鐵騎之下。
車同軌,書同文,六個字看似簡單,可是推行起來的時候,民間的反對之聲甚囂塵上,即便是秦廷內部,也有大批的人反對,可是,都是他的鐵腕之下,堅定的執行了下去。
不撞南牆不回頭,可對於嬴政來,就算是撞了南牆也不會回頭,哪怕是頭破血流,也一定會撞破南牆,繼續前進。
這一次,同樣如此,隻有打的贏,不管讓嬴政付出何等的代價,嬴政眉頭都不會皺一下。
…………
草原上,扶蘇帶著兩萬人馬搜尋著東胡主力,隻是,已經整整找了三日,都未曾找到。
當日,因為對付匈奴,整整耽擱了一日,而後來,又是休整了一夜,整整一日一夜,東胡亡命逃竄,早就跑的人影都沒了!
扶蘇抬頭看著一望無際的草原,一眼看去,除了草還是草,沒有一絲一毫的變化。
秦軍之中,已經有不少將士對此感到了疲憊。
扶蘇盡管心中有些焦躁,可是神色卻是如常,如果連他都急躁了,那麼,整個秦軍又會達到何種狀態。
這樣的軍隊,即便最終找到了東胡主力,隻怕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錯誤,最終導致失敗。
越是緊要時刻,越要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