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扶蘇看著韓談剛剛搜集過來的一係列情報,心中不由的冷哼。
起來,陳勝能夠率先選擇反秦,也算是一個豪傑,隻不過,其所作所為,卻是讓扶蘇覺得,這陳勝乃是自取死路。
這到了陳縣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稱王,這難道不知道樹大招風的道理麼?
況且,如此一來,豈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訴下人,自己是懷著私心才選擇起兵反秦的,所謂的“起義兵,誅暴秦”不過是一個幌子罷了。
而這陳勝占據陳縣之後的所作所為,更是令扶蘇有些哭笑不得,現在這個時候,居然已經開始縱情享樂,忘乎所以。
不僅如此,手下的士卒也有樣學樣,開始肆意劫掠百姓,奸淫民女,無惡不作。
扶蘇已然明白,陳勝這個王注定是做不長久。
這也是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悲哀,往往第一個站出來的人,其目光並不長遠,在初期取得勝利之後,便會荒淫無道,不思進取。
曆史上,因此最後慘淡落幕的比比皆是,隻有少數人會堅持最初的本心,然後能走到最後的,亦是屈指可數。
算起來,中國曆史上,嚴格算起來,隻有朱元璋一人,以布衣之身,一步步走到了最後。
其他的,或許夠格的也就隻有劉邦了。
扶蘇心中亦是感到有些悲哀,站在後世的立場上,陳勝作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的領袖,扶蘇無比的欽佩他。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人,中國的百姓才會深深的鐫刻著反抗的基因,如果當權者殘暴不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麼此時便會有豪傑登高一呼,將當權者拉下馬來,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從這個角度來,扶蘇並不想對陳勝痛下殺手。
可是,扶蘇位置已然決定了,他與陳勝這樣的人之間,自始至終,就隻能有一方存活。
故而,當立場已經決定,這樣的戰爭便隻能繼續下去,一直到最後隻有一方勝出。
這時,蕭何,陳平,蒯徹三人亦是聯袂來到了鹹陽宮中,對於事情的經過,他們三人皆已經大致了解了一番。
按照正常的道理來,這幾乎是不需要考慮和商量的事情,直接派重兵鎮壓。
隻不過,扶蘇將他們三人找來,這明在扶蘇的心中,還有些其他的什麼心思。
“三位對此事有何高見?”見到三人,扶蘇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三人相視一眼,蒯徹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有三策,還請陛下決斷。”
“其一,放棄山東六國故地,收縮力量,以待日後。臣以為此乃是下策。”
扶蘇眉頭微皺,的確,這個辦法的確是下策中的下策,因為,這意味著他作為皇帝,需要承擔莫大的壓力。不僅如此,這還會讓那些暗結禍胎之輩,得到發展的契機。
想一想,在這個時代,丟棄疆土,某種程度上來,就是自絕於秦人,即便是他扶蘇也不校
然而,這條計策卻是最為保險,起碼秦國的力量能夠保存下來大半,日後想要收服山東六國,將會容易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