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掃視眾人一眼,道:“此次作戰不同以往,其一,我秦軍此次當以圍殲對方為首要目標。”
話語一出,頓時令眾人興奮不已。於他們而言,這樣的情況再好不過了,這意味著軍功一個都跑不掉。
“其二,此戰當以俘虜敵方士卒為第二目標,俘虜敵方人數之軍功將略超過斬首之軍功,具體如何,稍後會頒布細論。”
對於扶蘇來,這或許是一次改革軍製的契機,商鞅變法之後,秦人在戰場上斬首奪爵。
故而,對於敵人往往是痛下殺手,即便敵方有意投降,士卒也會照舊下手,因為,隻有斬首才能獲得爵位。
如此一來,哪個甘願麵前的軍功從自己麵前飛走?而如此一來,固然早就了秦軍戰無不勝的威名,可也成就了秦軍惡名,列國皆雲秦軍乃虎狼之師,秦國乃虎狼之國,秦君乃虎狼之君。
而這般情況之下,列國的百姓皆對秦軍畏之如虎,又有哪一國百姓願意親善秦軍?
的確,扶蘇不得不承認,當年商鞅設立這一套製度是有道理的,大爭之世,彼此之間互相征伐,自然是要以消滅敵饒有生力量為目標。在這上麵,範睢曾經提出的“毋獨攻其地而攻其人”,兩者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故而,將爵位與斬首掛鉤就是順其自然了,可是,如今已經百年過去了,且六國已經被秦國掃滅過一次,時過境遷,這些也是時候變一變了!
而首要的,便是變革獎賞的軍製,當然,考慮到俘虜比斬首更為困難一些,故而,扶蘇將俘虜的獎勵設置的更高了一些。
同時,斬首得爵扶蘇也並未拋棄,那麼很顯然,這一套推行下去之後,將帥在製定軍事計劃的同時,將不得不考慮這些。
畢竟將帥若想要立功,便要依靠底下的將士奮勇殺敵,自然,便需要考慮這些士卒的想法,能為他們多爭取一些利益,作為主帥,這是他們應盡的職責。
在盡量減少傷亡的情況下,俘虜敵方將是一個優先的選擇!
“其三,此次凡參戰人員,不管是普通士卒,還是大官吏,皆有軍功,按律授爵得賞。”
當聽到這句話,在場的不少文官頓時臉上露出喜意,以往他們不少人雖然為大軍籌措糧草,供給後勤,可是,最後算下來,他們得到的好處並沒有多少,故而,對於他們而言,積極性是一個不的打擊。
而現在,則意味著即便他們不上戰場,也有機會分潤到軍功,這對於他們而言,可就十分舒服了!
看向扶蘇的目光之中充滿了激動,對於扶蘇這一項改革措施,他們是雙手雙腳表示讚同。
哪怕對於之前俘虜的處置頗有微詞的一些人也立馬閉嘴了,畢竟這俘虜也是要吃飯的,當然,這最後考驗的不就是後勤麼?毫無疑問,扶蘇第二道舉措是加大了他們工作難度,自是讓他們有些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