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秦人不求虛名,但求務實。”
“是故我秦人屢次攻伐,多有勝績,且每戰多有所得。”扶蘇雙手負立,繼續道:“山東六國,彼此之間亦常常攻伐,可是,不管是勝還是敗,其國中必填孤寡,其府庫必定大損。”
“雖打了勝仗,得了些許虛名,可是,這府庫卻是一日一日的虧損。而我秦國呢?”
扶蘇聲音驟然拔高了一個聲調,解釋道:“每戰多有拓土,要麼便是極大消耗了列國的力量,我秦國的府庫卻是一日一日的充盈,如此此消彼長,六國焉能不敗於我秦國?”
李斯沉吟不語,蒙恬亦是微微皺起眉頭,思索著扶蘇的話語。
秦滅六國,這個話題其實在此時並未得到充分的討論,在秦國的高層,大多認為是時機到了,水到渠成做成的一件事情。
至於探究深層次的原因,還並未這麼做過。
而眼下扶蘇卻是率先開啟了這個頭,仔細來,扶蘇所表達的意思也並未有錯。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大增,與六國屢屢交手,皆是勝多敗少,雖有時候並未有多大的利益,可是積少成多,已然到了一個極為恐怖的地步。
而不管是勝還是敗,秦國皆保持常態,勝不驕,敗不餒。努力籌謀準備下一次利益爭奪。
相比之下,山東的六國就不是如此了。
齊國當初與秦國並稱東西二帝,甚至來,齊國的實力還壓過秦國一籌,風頭可謂一時無兩。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沒有認清局勢,加上蘇秦死間,齊國便對宋國動了手,由此引發了五國滅齊,齊國因此由盛轉衰。
還有魏國,在戰國初期也算是強盛一時,率先變法,壓過了列國一頭,可是,後來四處出擊,看誰不爽就揍誰。
結果後來接連幾場大敗,便被揍回了原形。
多番比較下來,扶蘇的話,還算是有幾分道理的。
隻不過,這與皇帝號有多大的幹係?
蒙恬不禁思索下去,略微有幾分明白了扶蘇的用意。
扶蘇略微停頓了一會兒,繼續開口道:“李相,蒙卿,二位不妨細想,若我秦國不去這皇帝號如何?”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那山東各地的叛軍必然是爭先恐後的來攻我秦國,如此一來,我秦軍在山東各地的叛軍消耗之後,如何能夠發展壯大?”
“如何能有實力去剿滅這些叛軍?”
“那山東各地的叛軍必然是同仇敵愾,不滅我秦國誓不罷休。此消彼長之下,我秦國隻怕還真不一定敵得過這些叛軍,就算敵得過,隻怕我秦軍也要損失慘重,不知多少秦人家中填了孤寡。”
“我秦國若是無實力,這皇帝號,與我秦國而言,便是莫大的禍端,可若是有實力,這便是錦上添花之物。”
“可若是去了皇帝號呢?”扶蘇話語一轉,道:“其一,山東各地的叛軍必會以為我秦國已然放棄了山東六國的土地。屆時,他們必然不會心存顧忌,彼此之間放心廝殺,兩方消耗之時,而我秦國,大可依托函穀關,潼關兩道關口,全力壯大自身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