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領著秦軍東出函穀關,一路向滎陽疾馳,沿途所遇叛軍,幾乎是潰不成軍。
看到秦軍浩大的軍勢,不少叛軍旋即偃旗息鼓,選擇撤退。
隻不過,在章邯東出的過程之中,周文大敗的消息就好似插上了翅膀一般,迅速的傳遍了山東各地。
山東各地不論是何處起義的義軍,對於這樣的消息都是無比的關注。
這便是因為周文乃是第一個向秦發起進攻的義軍,本來,見周文已經攻破函穀關,不少人心中頓時覺得這秦廷覆滅指日可待。
自己自應當加快向西境行進,以期望能夠分一杯湯喝,隻不過,當周文數十萬大軍全軍覆滅的消息傳來,所有人都宛如被一盆涼水澆在了頭上。
頓時清醒了不少,先前那一番心思旋即被拋諸腦後,再也不提。
心中皆是明白,秦國終究還沒到了亡國的地步,其實力猶存。
要想覆滅秦國,隻怕也不會那麼容易的,搞不好臨死反撲,到時候反倒是自己吃虧。
這些起義的義軍頭領哪個不是人精,能混到如簇步,本身就是極為出色的表現,對於其中利害自是想的明白。
眼下這個亂世,什麼最重要?
自然便是實力,隻要手中有兵,有錢就不怕不能成事,相反,若是為了對付秦國,搞的自身實力大損,兵員大減,這便得不償失。
到時候隻怕身旁的那些義軍頭領,原本還和自己稱兄道弟,喝酒吃肉,頃刻間便翻臉無情,要將自己剩下的這些勢力吞並幹淨了。
陳餘張耳在幾日前便已經攻下了原趙國的都城邯鄲,掌握了這樣大城池,自然是令張耳陳餘無比興奮的。
如此大的一個城池,自然,其中蘊藏的財富無法想象,有了這些錢財,日後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將不是一件難事。
而作為張耳陳餘的上司,武臣那顆心也忍不住了!
坐擁如此龐大的土地和財富,卻要聽從陳勝的號令,這無疑是令武臣相當不爽的一件事。
在武臣看來,那陳勝不過是運氣好了一些,搶在自己前麵舉兵起義,這樣的人如今又有什麼資格讓自己遵從他的命令?
不過一戍卒爾!這就是武臣心中對於陳勝的評價。
隻不過這番話卻是不能明,畢竟陳勝是第一個揭竿起義之人,自己能夠攻城略地,其名分大都都是從陳勝那裏得來的。
自己在世人看來,就是陳勝的屬下。
是故,武臣這些日子裏心思重重,看上去悶悶不樂。
這樣的一幕,張耳陳餘皆是瞧在眼鄭
他們二人亦是察覺到了時機的成熟。。
當初,原本在陳縣之時,他們便勸過陳勝應當當機立斷,即刻彙集全部的兵力,西伐秦境。
如此一來,隻要攻下鹹陽,他陳勝自然便可號令下豪傑,哪個敢有不從?
而到時候,作為計劃的提出者,張耳陳餘自然是封侯拜相,位高權重,享受榮華富貴,無比尊崇。
奈何陳勝卻是對他二人信不過!
更加上陳勝那時已是誌得意滿,雖然派遣大軍西攻秦地,但卻是將力量分散了,拆分下來,四麵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