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姻,在這個時代,是非常流行且表達政治上結媚一個極佳的信號。
對於扶蘇這等帝王來,其政治意義更是已經大大超越了實際意義。
就算趙國送來一個醜八怪,那扶蘇大概也隻能接受。
可事實上,任何一個稍微有遠見的國家都不會如此。
畢竟雙方聯盟聯姻,送個醜八怪給別人,除了惡心別人,令盟友記住這份怨恨,再沒有其他的好處了。
可是,送給貌美女子就完全不同了!
倘若日後生下了一兒半女,己方完全可以在對方朝廷裏培植勢力,然後支持這名王子登上王位。
這其中所蘊藏的收益可是太大了!
這樣的情況,在戰國這樣紛雜的局勢之下,顯然是一種常態。
扶蘇很是理解,前世胡亥將自己兄弟甚至連姐妹都要殺個幹淨的原因了。
實在是非殺不可!
一方麵是趙高暗中攛掇的緣故,可另一方麵,這些兄弟姐妹往往各自抱團,背後都有著外部的勢力支持。
屬實來,這對於自身有著極大的威脅。
曾經,扶蘇也不是沒動過這樣的心思,可旋即按下去了,畢竟如此做法太過血腥殘酷。
下百姓看到這扶蘇對自家兄弟姐妹都如此殘忍,如何相信這扶蘇會為自己這等毫不相幹的百姓考慮?
而扶蘇選擇了一種相對柔和的方式,令自己這些兄弟自建一軍,然後接受訓練。
日後若立功勞,一樣可以獲得爵位,這比起之前的商君法度,可是鬆下了不少。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商君法度,這王室獲爵難度比普通百姓難上不少。
當然,這也是因為王室本身掌控的資源比普通百姓多的緣故。
隻不過,王室之中也有爭鬥。王子要獲得政治資源,一方麵來源於自己的父王,一方麵就是來自於自己的母族。
而商鞅設立的法度,令這樣的爭鬥更加激烈。
若是這次聯姻的對象換做是楚國,那扶蘇覺得,這大概沒戲,可是若是換做趙國,卻是大有可為。
其一,這趙國沒有楚國那般對秦國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而且,秦國這一次又殺了項梁,無疑再度填了一筆血債。
其二,便是因為趙國本身的實力不弱,雖略微遜色於秦國,可也並沒有相差太多。
如此一來,自是有了和秦國討價還價的本錢。
聯姻,一個基礎便是雙方的實力要相差不多。
就比如漢初時期,一直為人詬病的和親,實際上漢朝並沒有損失太多。
翻開二者的交換物品,會發現這二者幾乎就是等值的,而且數目都不是很大,類似於我送你幾匹錦緞,而你送我幾匹馬,幾隻羊的樣子。
這其中,亦是政治意義多過實際意義。
原因何在?便是平城一戰,令匈奴明白,自己根本沒有實力能夠吃下漢軍。
雙方對峙數月之久,以致於都等到了冬,漢軍也因為寒冬,十之二三被凍死凍傷。
可匈奴一樣不好過,而且周勃已經北上,有反包圍匈奴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