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種事情要悄悄的幹。
幹的好,那就是曹操借糧官的項上人頭,鼓舞士氣。可要是幹的不好,那就和崇禎一模一樣,再也沒人願意為崇禎賣命。
隻不過,對於這一點,扶蘇有著足夠的自信,即便真的到了那一,扶蘇相信,自己也能夠控製住局麵。
而眼下,考慮這些倒是有些為時尚早了!
軍火買賣,這種生意原先隻有在北地的烏倮暗中執行扶蘇的詔令,以陳舊的軍械以及各種稀缺的物資,換取草原上的各種優良的物品。
比如上等的種馬,還有牛羊這些牲口,凡是可以交易的,扶蘇皆是來者不懼。
這些,對於秦國來實在是太過重要了!
上好的種馬,在草原上一直是管製物品,各個部落都不願意向秦地開放,因為他們知道,南邊的秦地要這些優良的種馬是幹什麼的。
而在這個時候,匈奴則是開了一道口子。
其實秦國本身是養馬起家,應該來並不缺馬匹,隻是,當草原馬和內地馬放在一起對比,就很能辨別其中的差距。
因為草原上的環境更為惡劣,所以馬匹也更為的健碩,耐力更為強悍,而且,還蘊藏著一股內地馬不具備的野性。
是故,當兩者碰撞在一起,內地馬是必敗無疑。
而牛羊這些,牛可以成為生產的工具,曲轅犁在關中地區已經全麵的鋪開,自然,在這上麵牲畜的缺口是極大的。
以往,要麼是用人力來代替畜力,要麼就是用馬匹,而牛的進入對於農業生產無疑是大大的好事。
曾經,扶蘇率軍深入草原,也繳獲過大批的物資牛羊回來,隻不過,那終究是無源之水。
即便是現在這種方式,在扶蘇想來,這也是治標不治本。
最根本的解決辦法,當然是直接將幕南那些肥沃的草場納入秦廷的管控之中,如此一來,自是再也沒有這樣的問題發生了。
隻不過,內地打成這幅熊樣子,扶蘇別向草原發起進攻,能夠令那些胡人暫時顧不到秦國就已經令扶蘇很滿意了!
草原部族擾邊是困擾封建王朝千年的難題。
但凡有點出息的王朝在強盛之時都會被北疆進行攻伐,為王朝取得短暫的和平。
隻不過,扶蘇卻是發現了一個現實,遊牧民族實際上和農耕民族呈現出了一種可以互補的現狀。
農耕民族可以製造出各式的物品,茶葉,絲綢,糧食,鹽巴等等這些物資,都是草原上的生活必需品。
可是農耕民族因為長期在土地上耕作,缺少蛋白質的獲取來源,在這一點上,遊牧民族勝過農耕民族。
皮毛,畜奶,牛羊這些在內地也有著極大的市場需求。
而且伴隨著秦國一步步起飛,這樣的市場需求,會逐漸變成剛需。
為何?因為秦國乃是一個軍功至上的國家。所有的百姓從商鞅開始,都開始被植入一個觀念,就是竣工至上。
有了軍功,便有了一牽
而要想在戰場上立下軍功,沒有一個好身體怎麼行?是故,從汲取大量的肉食,作為身體能量的補充,便會漸漸成為一個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