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各國的君主,就算冒出一兩個看上去頗有作為的君主,可以短時間內令國家繁榮興盛,可是,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長久。
甚至來,隻要這樣強勢的君主一旦逝世,其國家實力便會陡然驟降。
而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卻是後勁綿長,代代君主皆有作為。
秦孝公在背後全力支持商鞅變法,秦惠文王任用張儀,連橫合縱,秦武王臨二周,攻宜陽,秦昭襄王用白起,範睢,秦孝文王就不提了,隻做了三的秦王就去世了。秦孝文王在位雖然沒有太大的作為,可是卻令秦國的實力有增無減。
為嬴政繼位之後,掃滅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張良以為嬴政死了,這下勢必也不會再屬於秦了,可是,看到如今秦國的這番氣象,張良心中隱隱有了一些動搖。
相比起韓成,扶蘇實在是優秀的太多太多,句不客氣的話,用酒囊飯袋這個詞來形容韓成也不為過。
這樣的秦王,這樣的秦國,如同嬴政在世之時,橫壓下也不是不可能。
而到了那時,韓國的出路又在哪裏呢?
扶蘇輕呷一口茶,緩緩道:“先生來我秦國,到了這鹹陽,可還住的習慣?”
“秦王,不必惺惺作態了。”張良臉色並不好看,如今他雖然身為鐐銬,可是,卻猶如囚徒一般被困在簇,麵對扶蘇,更是沒有一副好臉色。
“秦王,你有何指教,不妨直言。”
“先生還真是快人快語。”扶蘇對於張良表露出來的態度並未生氣,嗬嗬笑道:“素聞先生聰慧,難道猜不出扶蘇此來的用意?”
“秦王若是親自來勸降,不覺得有些跌份麼?”張良冷冷的看著扶蘇,實話,整個秦國上下,誰來張良都不會意外,可是扶蘇親自來此,著實令他有些不知所措。
“哈哈~!”
扶蘇搖了搖頭,道:“若是能為秦國尋覓一良才,就算丟些臉麵也無妨。”
“先生當初汜水蒙受恩師授書,不也是如此麼?”
張良微微驚詫,未曾想到扶蘇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已經將他的底細給摸了一個透徹。
更為關鍵的是,張良從扶蘇的話語之中感受到了他對賢才的渴望,這樣的一份渴望對於君主來,是難能可貴的。
或許其他國君主亦有招攬賢才的舉動,可那多是沽名釣譽,對於真有其才,還是虛應故事這些君主多半沒有自己的判斷。
最後,招攬了一批沒有多少才幹的人或是放跑了真正的賢才,這些皆是常有的事。
可扶蘇招攬的人才,張良沒有接觸太多,可是,就是留在韓地的李由,劉邦張良還是感受頗為深刻的。
李由乃是李斯之子,其做事頗有其父風範,而那個劉邦,雖然出身並不高貴,據之前隻是做過一個亭長,可是,張良不由得自嘲的看著自己,自己這一次還不在栽到了劉邦的手鄭
留在韓地的兩位核心人物都不是什麼好惹的角色,難道留在這鹹陽之中,反倒是一群廢物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