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秦軍不過是在製度上杜絕了這個可能,比如調動五十人以上便需要虎符。
可既然是製度,便意味著總有空子可以鑽。
當年商鞅設立的製度絲絲合縫,幾乎可以說找不到什麼漏洞,可最後不還是被趙高找到了空子,篡改了始皇帝的遺詔。
而思想一旦確立,要想改變和鑽空子,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思想和製度二者完全可以互補,極大程度上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隻不過,如此一來,倒是對於蒙家的傷害頗大。
扶蘇手指敲擊著案幾,按照道理來說,嬴政已經去世一年有餘,扶蘇應當完成和蒙氏的聯姻,迎娶蒙氏女。
可是,扶蘇現在卻選擇了拖延此事。
無他,蒙家在如今朝中,已然無對手,曾經的對手李斯,因為為扶蘇背鍋的緣故,已經病倒在床。
此時,若是扶蘇再和蒙氏聯姻,那毫無疑問,蒙氏的勢力將會膨脹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這恰恰是扶蘇不願意看到的。
因為往往這個時候,最後釀成的結果就是扶蘇不得不與蒙氏開戰。
權力爭鬥,素來是一個零和遊戲,你多一分,我就少一分。
即便到了最後,蒙氏不想反,依舊對於大秦,對於贏氏忠心耿耿,可扶蘇到了那時,依舊是會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因為主動權完全不在扶蘇手中,將希望寄托在蒙氏的忠心的份上,完全是身為君主的大忌。
即便扶蘇可以保證蒙恬的忠心,可是能保證他的兒子,孫子依舊忠於大秦,忠於贏氏麼?
扶蘇不敢賭。
權力就是一味毒藥,當一旦品嚐到權力的美妙之後,很少有人能夠選擇放棄。
看看山東各地那些爭相稱王稱霸的叛軍就知道了。
當一旦有了可能,便是水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誰還會把昔日的君主放在心上?
是故,扶蘇一開始就決定不要給予蒙氏這份希望。
當年秦昭襄王為何最後要賜死白起?盡管白起當時並未實力,會威脅到秦昭襄王這個王位,可已然有了這個苗頭。
既然觸動了君主心中那一塊逆鱗,白起想不死都不行了!
倘若長平之戰之後,秦王允許白起攻打邯鄲,一旦真的攻下了邯鄲,狹此滅國之勢,試問今後的朝堂丞相如何自處?當時的秦王又放在哪裏?
就算白起一言不發,白起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如此情形,哪個君王能夠忍受?
此時改革軍製,也算是一種另類的打壓蒙氏的方式,削減蒙氏在軍中的聲望,提高他扶蘇在軍中的影響力。
原本按照扶蘇的打算,改革軍製遠不會有這麼迅速,畢竟變法在民間才不過一年的時間。
此時改革軍製,無疑顯得有些操之過急。
但如今,卻隻能趕鴨子上架了,不行也得行。
扶蘇旋即將此事知會了蒙恬一聲,在這件事上,扶蘇不會給予蒙氏選擇的餘地。
倘若蒙氏明白他扶蘇的用意,自會有所選擇。
若是不明白,那扶蘇這件事更要非做不可。
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