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溫恰諾餐廳,早已被改為了修道院大廳。
這是一個完全與外界隔絕的大廳,所有門窗都用鋁合金和鋼化玻璃罩著,真正做到了恒溫、恒濕、以及全封閉。
葉天他們一共經過了三道玻璃門,才來到真正的入口處,而且這三道玻璃門的打開方式也有講究,或者應該說很嚴格。
當參觀者通過一道玻璃門,就必須停住腳步在兩道門之間等待,隻有等身後的玻璃門完全關閉,下一道玻璃門才會打開。
穿過三道玻璃門,再推開溫恰諾餐廳古樸的大門,人們便進入了一座空曠、昏暗、靜謐的大廳。
直到這時,參觀者才能看到達芬奇那幅無與倫比的曠世巨作,《最後的晚餐》,在防紫外線燈的照射下顯現在人們眼前。
與之相對的另一麵牆壁上,也繪有一幅壁畫,主題是耶穌被釘上十字架。
能有幸進入溫恰諾餐廳、欣賞達芬奇這幅曠世巨作的遊客們,一般隻能在這裏待二十分鍾,然後就會被請出去。
但是,葉天他們卻是個特例,他們可以在這裏多待一段時間、多欣賞一會這幅世界著名的壁畫!
他們進入溫恰諾餐廳時,上一撥遊客剛剛離開,大廳裏隻剩下安保人員和解說員,非常安靜,正適於欣賞這幅畫作。
三兩步之間,葉天他們已經來到《最後的晚餐》前,然後停住腳步,開始欣賞這幅達芬奇的曠世巨作,米蘭的驕傲!
《最後的晚餐》,是文藝複興美術三傑之一、號稱全領域天才的藝術大師達芬奇,於1495年到1497年之間創作的一幅大型壁畫。
在創作這幅壁畫時,達芬奇使用的主要是油畫顏料、以及油畫的繪畫技法,因此也可以將其視作畫在牆上的油畫。
這幅壁畫高4.97米,寬9米出頭,麵積約44平米,尺幅巨大,占據了溫恰諾餐廳整整一麵牆,極具視覺衝擊力,令人震撼!
因其麵積巨大、以及超卓的藝術價值,《最後的晚餐》也被稱為所有偉大畫卷中的最佳珍品、歐洲藝術的拱頂石,是一件名副其實的無價之寶!
《最後的晚餐》所表現的內容,取材於《聖經》中的故事,耶穌與其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頓晚餐的場景。
在這幅畫作上,達芬奇用他的畫筆,表現出了畫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
他把每一個畫中人物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在所有以此題材創作的畫作中,這幅壁畫是最著名的一幅,無出其右者!
由於製作過程中的先天不足,《最後的晚餐》在達??芬奇還活著的時候,畫作上麵的油彩和顏料就開始剝離,變得有些斑駁了!
在以後的五百多年裏,不知道有多少著名畫家曾經站在這麵牆壁前,依照達芬奇留下的痕跡,重畫這幅壁畫,試圖將其保存下來,盡可能延長其壽命!
及至今日,這幅壁畫上究竟哪一筆是達.芬奇的真跡,那一筆是後世畫家重新描繪的,已經很難分辨清楚,它們早已融合在了一起,難分彼此!
此外,這塊藝術聖地還經曆了多次戰爭。
拿破侖征服意大利、指揮大軍進攻米蘭時,曾經用大炮轟擊過這裏,給這幅著名的壁畫造成了一定損害。
在二戰時期,隔壁教堂遭遇了轟炸,溫恰諾餐廳雖未直接中彈,但也被炸彈爆炸的衝擊波震垮了。
幸運的是,《最後的晚餐》所在的這堵牆並沒有被震塌。
當時為了保護這幅達芬奇的曠世之作,米蘭人用沙帶把整個牆壁都圍了起來,在這麵牆壁前後上下堆了好幾層沙袋。
這樣才擋住了炸彈爆炸的衝擊波,《最後的晚餐》才得以幸存。
此刻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最後的晚餐》,色彩已頗為暗淡,畫作上的人物形象看上去甚至有點模糊,隨處可見細小的裂痕,透著一股滄桑氣息。
正因為如此,這幅壁畫的保護措施才如此完備,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了,目的就是盡可能延長這幅壁畫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