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陳楓就帶著趙輝三人去花市和石馬逛了一圈,買了幾盆盆栽和一些其它的裝飾品,把店裏擺弄了一下。
櫥窗是他重點照顧的對象,他還為此給櫥窗裏的模特買了一身衣服,總不能讓它隻穿一件羽絨服站在那裏吧。
給假人模特買衣服的時候陳楓可謂是很用心了,他上輩子給自己女朋友買衣服都沒這麼認真過。
好在模特不用穿內衣內褲,不然他還真不好意思買。
站在店門口看了看櫥窗裏青春洋溢的家人模特,陳楓很滿意自己的傑作。
......
而另一邊,今天新一期的《知音》發行了,同一時間,整個漢中城比較知名的本地雜誌和報紙,也在當天和《知音》一樣默契的發布了同一首詩,而且都占了很大的篇幅,詩的名字叫——《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那裏,
不舍不棄;
來我懷裏,
或,讓我住進你心裏。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這年頭沒有互聯網,報紙和雜誌是大家唯一獲取資訊的途徑,年齡大一點的人看報紙,相對年輕一點的人,對《知音》、《讀者》這類雜誌更是期期不落。
而相對於《讀者》的文學性,《知音》則是更偏向於廣大女性的獵奇雜誌,它的主要內容就是記錄婚外情、凶殺案、以及明星過往的悲慘經曆,來滿足人的好奇心與窺探他人私生活的需求。
於是在這個文藝盛行,女性以汪國真海子為偶像的年代,這首詩引起了轟動。
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裏,漢中城的這些文藝青年們,都主動或被動的知道了這首詩。
“你聽說那首《見於不見》了嗎?”
“必須的,我把所有印有這首詩的報紙和雜誌都買了一份。”
“你買那麼多幹嘛?”
“收藏啊,我突然覺得海子的那首《春暖花開,麵朝大海》也不過如此了。”
“聽你這麼一說我也要去各買一份了。”
“我陪你一塊兒去吧,晚了就沒了。”
於是不管是月刊或周刊發行的雜誌,還是日刊的報紙今天都異常的火爆,報亭前擠滿了排隊的男男女女。
“我覺得第一句:你見,或者不見我,我都在那裏,不悲不喜。寫的特別好,不管你喜不喜歡我,我都會等你,好浪漫哦,要是有人這麼對我就好了。”
“什麼啊,我更喜歡那句:來我懷裏,或者,讓我住進你心裏。太甜了。”
“我喜歡第一句。”
“最後一句甜。”
兩個女孩正爭論不休的時候,突然同時看向了旁邊的第三人,問道:“芊芊,你評評理,是不是第一句好?”
“矯情。”
沒錯,林芊芊也在報亭前排隊。
不過她不是自願過來的,昨天陳楓走後,林媽就找她說了陳楓說找他幫忙的事,她當然不同意,但還是拗不過自己的老媽,她們家裏老媽最大,她排老二,最後才是林爸。
答應是答應了,但她也不能自己一個人去,所以她一大早就去找另外兩個好友,也就是後世所謂的閨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