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號競拍物(1 / 3)

“讓他等著,我畫完這個.....”老爺子都沒抬頭看陶瑩,依舊是拿著毛筆在一件魯青瓷上麵繪製墨稿。老爺子都發言了,陶瑩自然是不敢多說什麼,隻能乖乖的等著老爺子把畫畫完。在淄城這邊,能夠如此霸氣的讓李立等著的,陶瑩估計也就是老爺子了。

“我說你小子,我正在家畫畫呢,你叫我過來幹什麼?”陶瑩隻能等老爺子把畫畫完,才小心翼翼的開著車把老爺子從工作室接到萬寶集團。老爺子一進門,就對著李立有些不滿的說道。

“師傅,這不是有重要的事情嘛,不然我也不敢打擾您不是。”李立連忙迎上去,笑嘻嘻的扶著老爺子,請老爺子入座。“師傅,魏少從南方帶過來了一批銅器,我不懂這個,這不隻能請您出山了,您給掌掌眼。”

“銅器?在哪?帶我去看看?”對於古董的鑒定,張超然大師的認真態度比他搞創作還要嚴謹,老物件就是老物件,新物件就是新物件,這個容不得有半點摻假。古董沒有真假之說,隻能是新老之分。

這一次魏世業帶來的12件銅器之中,以銅爐居多,老爺子也沒有刻意的選擇,挨個拿起來給李立講解。“小立,這第一件銅爐應當屬清代,底款落有《水月居》的隸書款。明清銅爐被人們所崇尚,除宣德款銅爐外,文人、達官顯貴製爐多以自家堂名齋號定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在眾多的私家款中凸顯出一批新穎別致的製爐佼佼者,如''''''''玉堂珍玩“、“琴書侶“、“寶鼎“、“飛雲閣“、“水月居“......等等。這個寬我們無從考證,單看這個銅爐,材質乃是精銅所製,器型教扁圓唇鼓腹,上置一對衝天耳,下承三足。爐膛內可以看到旋紋,這是鑄造的痕跡,乃是清朝初期鑄造銅爐的特色。這個物件造型端正,包漿乃是蟹青色醇厚潤澤,甚為端莊古雅。”

“老爺子,那這件東西,能價值多少錢呢?”魏世業最關心的不是這個東西的造型啊、來曆啊什麼的,魏少關心的是這個東西的價格,李立能給自己多少錢。

“小立,這位是?”老爺子看了魏世業一眼,轉而看向李立。

“師傅,這是魏世業魏少,這些東西都是魏少給我收來的。”李立連忙向老爺子眨眼介紹道。

“哦,原來你就是魏少啊?哈哈~~聽小立提起過你很多次。”老爺子也很‘賊’,他知道李立在外麵有人幫他收老物件,這個魏世業就是其中之一。“清代的東西很常見,這件東西的價格差不多在5萬塊錢。”老爺子自然是幫自己的徒弟,價格肯定是往低了說,但是也並不會低的太離譜了。

“魏少,價格一會再說,先讓老爺子把東西看完著,你放心隻要是真的,我不會虧待你。”李立卻不喜歡魏世業的世故。難道自己還能坑了你不成?見李立不悅,魏世業練練點頭答應,的確現在惹不起李立。“好,我不問了,請老先生繼續....”

“好,這個價格我待會介紹的時候,順便說一下。這第二件銅爐,應當是清朝康熙年間的螭龍耳簋式爐,這個造型是明代的造型,而且它的落款是‘宣德年製’但是確是康熙年間的物件,這個物件束頸垂腹,側起雙螭龍耳,下承圈足,造型簡潔,皮色栗紅,看起來柔光內斂,古樸沉穩而不失雅致,這件物件乃是清朝仿明代的形製。這個爐子的價格在8萬左右。”老爺子雖然在鑒定,其實也是在給李立上課。

老爺子的鑒定講的慢條斯理,李立聽的是如癡如醉。當老爺子把12件銅器給李立一一介紹完之後,魏世業也已經把這12件銅器的價格都估算出來了,5萬的有三個,10萬的有2個,8萬的有4個。還有三件銅器的花瓶,乃是一套老爺子直接給了40萬的估價,總共107萬。按照規矩,魏世業帶來的東西,李立上浮20%,李立應當給魏世業128萬,李立索性直接給魏世業開了一張130萬的支票。至於魏世業回去後給人家多少,那就是他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