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鏡乳石(1 / 2)

如果寧夏剛才慢走一步,沒有走開,正好看見這副場景,她大概就能立馬明白自己那絲怪異感來源於什麼。

這嗡嗡聲怎地這麼耳熟?這陣邪風也很不講理……這不就是萬洞窟那頭的作風麼?

把她莫名其妙坑過來,然後再也找不回去路的萬洞窟吹的也是這種邪風。隻是眼下這靈草下忽然冒出來的這一小股一閃而過,而且力量也很小,一下子就過去了。

————立刻替換立刻替換——

至今為止,寧夏在這片區域看到的大多都是裸露的山地,沙多土多岩石高堆,一眼望去沒有邊際。放在寧夏上輩子的話是那種很典型的沙岩地質,幹巴巴的,不適宜任何生物生存,也幹巴巴的沒什麼水源。

之前在山穀裏掙紮求存的時候不覺,可時間久一點就會感覺整個人都很幹,暴露在外的皮表因為缺乏水分而開始變得緊繃繃的。人說實在也是一種“水生”的存在,缺乏水分,整個人透著從內至外的幹巴。

這些年寧夏生活的地方,不是四季如春的好地方就是煙雨蒙蒙的水鄉,再不濟也能是個適宜人居住的地,就從沒來過這麼惡劣的環境。

這種地方轉悠冒險下就可以了,要真住在這,人都要老得快些。

不過這種環境寧夏也不是沒見過,在上輩子去旅遊的時候就見過不少這樣的地方,像是北部高原、藏邊戈壁區……跟這片地區都有些相似。

隻是終究還是因為氣候、地形、水文環境不同,衍生出來的地形地貌也是不一樣的。但那種惡劣的生存環境卻也都沒什麼兩樣。

但他們眼前這個地方卻是不一樣的……

所以果然是她太天真了?修真界的地學原理跟修真的原理一樣都是這麼隨心所欲,根本解釋不了這麼說,因為存在即合理。

在這樣極度幹澀,空氣中甚至都感覺不到一絲水分的地方,他們竟然找到了一個溶洞……溶洞?!

這簡直就是混搭,也太離譜了吧?!

就算高中的時候地理經常不合格,就算已經換了個世界,寧夏也依舊記得這個知識點。

當然也不是因為她愛地理愛得深沉,恰恰相反而正是因為它們曾經折磨得她意誌消沉,即使在相隔多年以後的今天也依舊印象深刻。

當然,曾經關於喀斯特先生和丹霞小姐如歌如泣的動人故事就不必贅述了。寧夏通過洞口處窺見的那一角風貌確定這個山洞十有八九就是溶洞。

洞口外頭看著有些昏暗,顯露出來的石頭裸露在外清晰可見。因著洞裏昏暗,什麼也看不真切,隻知道裏邊很冷。

他們站在外頭就感覺冷冷的,一股子自然寒涼的風從洞口的方向吹來。同時還伴有泠泠的水聲,聲音清脆,叫人很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那些會形成溶洞的地方雖也一般都是沙岩遍布,山地崎嶇,但是往跟“幹”扯不上邊。甚至可以說,溶洞其實跟水是脫離不了關係的,畢竟溶洞的“溶”字還有三點水呢,可想而知其中關聯。

溶洞也確實跟水有關係——地下水。許多溶洞都是由於地下水侵蝕原地質結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