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二十三年二月。
遼東告捷。
先是在去年十月,泰寧部落酋長把兔兒,聯合朵顏部落的小歹青、福餘部的伯言兒,察哈爾部的卜言台周聯兵進犯遼東。
時遼東總兵董一元與遼東巡撫郭正域商議,察哈爾部雖兵馬眾多,但卻遠離廣寧,我軍可先敗泰寧等三部,如此察哈爾部將不戰自退。
於是郭正域依從董一元的方略,於廣寧運籌帷幄,設伏大破三部。福餘部的伯言兒戰死,泰寧部把兔兒重傷,俘虜和斬首共五百四十多人,繳獲牛馬駱駝二千頭。
天子大喜升董一元為左都督,加封太子太保,蔭封世代為本衛指揮使。
因擔心泰寧部去而複返,董一元選精兵強將與遼海道參議楊鎬一並於遼東的冰天雪地裏行軍四百裏,於三天三夜後襲擊泰寧部巢穴。
明軍大勝共斬首一百二十級,繳獲牛馬及兵器不計其數,兵馬幾無傷亡。
泰寧部把兔兒因受重傷不久病死,餘部潰散,至於原本想與泰寧部聯合進犯的察哈爾部亦是遁去。
天子因此戰大功,十分高興,當即加董一元加官二秩,世世代代蔭襲。
天子十分注重武功之事,認為郭正域,楊鎬二人進行考察,認為二人都是良才。
楊鎬因戰功升任遼海道副使,尋又知楊鎬在任遼海道參議開墾荒田一百三十多頃,每年儲藏糧食一萬八千多石,又再升楊鎬遼海道參政,邁入了三品大員的行列。
至於郭正域整治遼東有方,而且在擊敗泰寧,福餘等部後提出分化拉攏之策。
他在給天子的上疏中言,泰寧部遭到重創已一時不足為懼,現在僅餘福餘,朵顏二部與我大明為敵。
福餘部酋長小歹青已有悔意,可以允其開市以作拉攏,作為分化福餘,朵顏二部之用。
天子聽了決心采納,準許郭正域在義州開市。
於是福餘部酋長小歹青為了報答明朝,密告朵顏部長昂入侵的消息,郭正域提前得知消息後以李如梅為將大破朵顏部於錦州。
天子聞之大喜,不僅將兵部尚書石星好好地誇了一頓,當即下旨將郭正域從右僉都禦史升任兵部右侍郎,為正三品,並令郭正域進京述職。
郭正域也創造了一個官場神話,以非翰林出身,為官十二載即官拜三品侍郎。
正陽門前,當年那個燕京時報的編輯,因為林延潮喊冤而被打斷了腿,之後忍著旁人歧視的屈辱考中了進士。
本來他的文章可名列前茅,但因瘸腿之故,在殿試中被貶抑三甲之末。
之後的館選,以他的才學也本可脫穎而出,但館師沈一貫為了讓自己門生入選,同樣以樣貌的理由將郭正域拒之門外。
如今郭正域又回到了這裏。
與郭正域一同的還有湯顯祖,屈橫江,盧萬嘉等人。
而今再入京華,眾人但覺以往之事如過目之雲煙。
“終於可以堂而皇之地回到京師了。”屈橫江感慨,當年意氣奮發,頗有俠氣的他,而今已愈發精明幹練。
盧萬嘉爺出聲道:“當年老師上天下為公疏,燕京時報被查封,我與屈兄,湯兄你們先行逃亡,浪跡天涯,在江湖間躲躲藏藏。”
“後老師起複進京,我等雖是性命無憂,卻再無意出仕做官,出遊各地既是遊山玩水,也是體察風俗民情。”
湯顯祖笑著道:“是啊,這些年我等走南闖北去過不少地方,正印了當時時報上那句刊題‘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
“不,不,”屈橫江反駁道,“我倒是覺得似另一刊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誌者不能至也’。”
“此言貼切。”湯顯祖,盧萬嘉二人都是稱許,然後大笑起來。
就連一旁排隊入關郭正域也是微微一笑。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眾人如此時常談論,令郭正域又回到了年輕未仕的時光。
“那時我等滿腔熱血,就盼著朝廷可以用老師事功變法,如此也要跟著盡一份力,將來也能青史留名。”盧萬嘉感概道。
屈橫江江聞言則打趣道:“那也是巡台大人青史留名,哪裏輪得到你我這些無名小卒。”
郭正域回過頭來笑了笑道:“不敢當。”
湯顯祖道:“這話倒是不假,要不是朝廷以中丞出任天津巡撫時,我等哪裏有機會為撫院幕僚出仕。”
“說得對,若非撫台大人,我等也沒有了用武之地。”盧萬嘉,屈橫江一並讚同。
“不敢當,你們來助我一臂之力,我不知多高興才是。”
郭正域望著正陽門城樓,肅然道:“當年時報雖被查封,不再刊行,京中的百姓或許今日也沒有幾個人記得。但辦報之宗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此八字,我絕不會忘記。”
眾人想起往事,一並點點頭。湯顯祖道:“十二年過去了,此事我一人不敢忘記。”
“是,就如老師那樣以天下為己任擔起興亡來,不以為自己卑微而不去事功。”盧萬嘉如此言道。
其實郭正域主政遼東後,他們配合在當地屯墾荒田,鼓勵百姓栽種玉米番薯之物,實實在在地為百姓作了不少好事。
“你們在聊些什麼,還不過來!”正陽門的城卒嗬斥道。
郭正域笑了笑,當即讓人將文牒奉上。
城卒見了立即拜下道:“有眼不識泰山,還請撫台大人贖罪!”
城卒心想,如遼東巡撫這等封疆大吏進京,就算沒有幾隊兵馬在前開道,也是好幾個大車滿載著打點京官的土宜,至少身後也是家仆成群如此。
似郭正域這樣一個瘸子輕車簡從的,連個七品知縣的派頭都不如。
隨即郭正域從正陽門進京。
郭正域到京後第一件事就是到兵部遞了帖子,哪怕是他這樣封疆大吏進京,但要拜見兵部尚書石星,也不是想什麼時候見就什麼時候見的。
但郭正域有邊功在身,連帶著石星合兵部上下也得到了天子嘉獎,所以兵部官吏特意給郭正域排了次日下午的一個時間。
郭正域聞之後當下對方封了一個門包,令對方十分滿意。
此次進京敘職,兵部上下都要打點,這筆錢郭正域早已經備好了。郭正域本人在遼東為官雖是雙袖清風,但對於官場這些陋習也沒打算繞過。
打點好了,可以少許多麻煩,也可以少走彎路。
這與孫承宗截然不同。
孫承宗的清是真清,翰林之所以更清貴,主要還是彼此打交道的對象不同。
“公事已了,”屈橫江提議道,“是了,不知稚繩如何?我們去尋他如何?”
聽了屈橫江提起孫承宗的名字,郭正域默然不語。
眾所周知以往燕京時報的人與孫承宗交情極好,當年林延潮被貶至歸德,孫承宗寧可放棄會試出仕的資格也要追隨林延潮而去,而今……
郭正域與孫承宗卻有了分歧了,這分歧不知是從何而起。
旁人還以為是孫承宗與郭正域一內一外,或是二人地位漸高,顧慮重重,不似以往那般相投。
不過個中原因二人都是心知肚明。
盧萬嘉見郭正域的神色,立即道:“誒,稚繩眼下正在慈慶宮給皇長子講書,此處哪裏是我等想見就見得的。”
屈橫江道:“稚繩不是這樣的人……”
屈橫江要再言卻給盧萬嘉打斷了。
郭正域回過頭來道:“稚繩,我們是一定要見得,不過現在……我先去新民報館!”
聽了郭正域一語,眾人都是拍手叫好。
幾人坐著馬車來到了新民報館。
剛一下馬車,眾人即覺得此處氣象不同。
換了京裏一般衙門那都是門禁森嚴,石獅子把門,還有鼻孔朝到天上去的門子。但是新民報館卻是不同,這裏幾乎沒有門禁,旁人是隨意進出。
眾人問路上樓,但見沿途上的編輯各個都是一副煙熏火燎,好幾日沒睡的樣子。
就算是出身如翰林,也是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