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的錦言柳萱時兼等都看得緊張激動,然後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
即使沒有棋盤和棋子,也能在地上進行,將軍府裏的大大小小都開始了這項棋類遊戲,在地上畫出棋盤,然後用不同的小石子代替,每一個人在空閑時間裏都玩的不亦樂乎。
不久,花不語的大名再一次轟動荊日,她的跳棋成為了一項時尚運動,成年男子玩的比較少,但大部分女人和未成年男孩女孩都迷上了花不語帶來的跳棋。
無論你已經出嫁還是待字閨中,會下跳棋是一種懂得時尚的象征,所以在荊日,跳棋還有其他叫法——“不語棋”或者“女子棋”。
在荊日,上至官家小姐名流千金下至平民百姓,沒有誰不知道跳棋的,而玩的人日益增多。有錢人可以自己請師傅打造一個好的棋盤以供娛樂,貧苦人家為了讓孩子有得玩,就用木頭自己雕刻。
跳棋的新興崛起,把圍棋象棋的風頭都蓋了過去,而花不語除了她的速寫,更因為這個跳棋,為她贏得了一個“奇女子”的稱號。
當然奇了,因為她本來就不是這裏的人。(這是後來的事了)
一直沒有機會把“沉魚出聽”那支紫竹笛送出手,終於海棠來到了將軍府,花不語自然就當麵送了,也算是了了一樁小事。
熱熱鬧鬧的將軍府第一屆花不語杯跳棋大賽的最終冠軍自然是深諳其技的花不語,沒辦法誰讓她是老手,縱然時非深和澹台東流聰明絕頂也不可能在第一次玩跳棋的時候贏過花不語。
至於勝利者的獎品,花不語的要求不多,時非深為她畫一幅美美的人物工筆畫,澹台東流要吹一首很讚的笛子並且為畫題詩,海棠嘛自然隨著澹台東流的笛聲伴舞,時黎要跑一趟南門集市買她喜歡的玫酥,至於石弛節,要用他出色的雕刻技藝雕一棵青嫩嫩的菘菜給她。
其實她是受了時非深的影響,青綠欲滴的菘菜也蠻養眼的。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裏看。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餘歡。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晚飯後,花不語和時非深,還有錦言柳萱時黎時兼一起出府遊玩賞花燈。
府裏的其他人,各自放假一天,尚有親人的就回家去團聚,若是沒有的就在府裏當是在家裏過節。
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後開學,入學的第一個節目叫“開燈”,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燈帶到私塾去,請一位博學的老先生點起來,象征前途光明。因此開學的花燈,也成了元宵節的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