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魏王李泰的身上,甚至連李世民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的兒子,要知道李泰的話說的很不客氣,簡直就是在撕扯孫伏伽的臉了。很快大家的目光又轉移到了孫伏伽的身上,想看看孫伏伽怎麼回答。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孫伏伽沒想到魏王居然朝著自己來了,下意識的就脫口而出。
看了一眼孫伏伽,李泰臉上的怒色反而收斂了起來,淡淡的道:“人雲亦雲,身為大理寺少卿,居然就是這麼做事的?孫少卿既然去了魏王府,就應該將事情說清楚,何以昨夜不問?今日到阿爺麵前嚼舌根,長舌婦之為也。”
這一次李泰更不客氣了,質疑了孫伏伽的官品,同時也質疑了孫伏伽的人品。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李泰也是沒辦法,孫伏伽最好的做法有兩個,一個是假裝不知道,沒認出自己的車架,隻是是在調查,這是裝作不知道,他就不會被牽扯進來。其次,他既然知道了,還去了魏王府,那就應該拿出強項令的架勢來。
無論是為了給武氏女討一個公道,還是為了揚名,他要是這麼做了,必然聲威大震,李世民也不會怪他。現在反而顯得有些蛇鼠兩端了,頗有卑鄙小人的架勢。
他選擇這兩種方式的哪一種,李泰都不會懟他,李泰覺得孫伏伽也就這兩種做法了,誰能想到孫伏伽居然搞了那麼一出,想不懟都不行了。李泰不知道,他也是被自己的手下給坑了,隻不過現在有苦難言,總不能說我不想去的,可是我沒辦法。
“阿爺,昨日孩兒去了弘福寺,前些日子孩兒在那裏遇到了一個女子,孩兒對其一見傾心,還為其寫了兩首詩詞。”李泰根本不給孫伏伽說話的機會,直接轉頭對李世民道:“昨日孩兒想著再去一次弘福寺,想看看能不能在遇到她。”
“沒想到真的遇到了,孩兒雖然心智冒昧,可是如果不上前結識,怕以後再也難有機會了。”
“孩兒與此女子詳談甚歡,從琴棋書畫聊到了詩詞歌賦,此女子當真是奇女子,言談風雅,孩兒與之一見如故。”李泰說道這裏,語氣都變得柔和了:“孩兒當時就上前相邀,想請她去王府做客,為了不影響我們相交,孩兒並未告知他孩兒的真實身份,也沒有詢問她的出身。”
“不過從言談舉止來看,此女當是大唐貴女,身邊跟著的隨從和侍女也不少。”
李泰雖然是說的冠冕堂皇,可是在場的人又不是傻子,上去認識一個女子,然後就將其帶回家了?這根本就不可能。再說了,那些日子魏王害了相思病,詩詞傳送整個長安城,那個女子豈會不知道?她跟著魏王走,原因很簡單,她知道那就是魏王。
“回到魏王府之後,孩兒與此女吟詩作畫,一時興起就忘了時間,以至於外麵都宵禁了。”
“這個時候孩兒才想起問她的身份,讓她給家裏麵送個消息,結果孫少卿這個時候就上門了。孫少卿當時說應國公府去了大理寺報案,說是自己家的娘子被人擄走了,孩兒當時震驚莫名,這是長安,天子腳下,居然有人敢如此的大膽,擄掠國公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