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十萬火急(1 / 2)

轎子這玩意,張壽在各種影視劇以及景區見過很多次,然而前後兩次進京,他在這偌大的帝都也算是溜達了一大圈,卻幾乎就沒見到人力轎子。所以,被順天府衙這位王府尹猶如催命似的從趙國公府裏催出來,聽說還派了轎子接,他著實有些好奇。

可等到門口,他就恍然大悟。這說是轎子卻也沒錯,因為偌大的轎廂被兩頭健壯的騾子高高馱起,赫然是一座馱轎!而在轎子旁邊,正訕訕地侍立著一個人,不是鄧小呆還有誰?

“小先生。”鄧小呆到底還是上前幾步迎了迎張壽,隨即就小聲說道,“我也是沒辦法,府尹大人有命,沒法不來。這幾天他老人家火大得很,說話越發少了,一張臉冷如冰塊,從上到下誰都不敢惹他生氣,就怕他那刀子似的眼神剜你一眼。”

張壽還能說什麼?就連太夫人這般麵麵俱到,有些時候甚至膽大妄為的老人尚且不得不送他到垂花門,還特意命人去瞞哄拖住朱瑩,足可見老師葛雍口中的這位王大頭是何等強項之人。因此,他隻能無奈地歎了一口氣道:“廢話不說了,既然十萬火急,那就走吧!”

馱轎很高,必須要先用特製的樓梯上去,進入之後,張壽才發覺這裏很寬敞,再說既然用的是畜力,他也不想讓鄧小呆在下頭隨轎步行,幹脆就叫了他一塊上馱轎。兩人便這麼相對而坐。可能是久久無言,鄧小呆覺得喉嚨有些癢,便不得不沒話找話說。

“小先生,當初太祖皇帝登基之後,認為人力轎子純屬浪費,所以下令樹立鐵牌於天下大小城池,無論官職高低,不許坐人力轎子,隻有七十以上的老人和腿腳不便者,可以雇乘兩人抬的竹製滑竿。可因為馬車顛簸,更舒適的馱轎就應運而生。”

張壽能夠清清楚楚地感覺到,隨著騾子前進,馱轎一上一下微微顫動,但相比馬車在地麵行進時的顛簸,這點顫動完全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他右手拄在麵前的小方桌上,突然開口問道:“那這馱轎應該是有品級的才能用吧?否則我進京之後也不至於沒見過幾輛。”

“是,太祖皇帝定的是,京城之內,三品以上官才能有一輛,但可以借給家眷朋友用。畢竟,馱轎這麼高,上上下下必定要用木梯,七十以上老者和腿腳不便的人根本不可能去坐。”

“太祖常說,不要覺得天下人多,所以就過分役使人力,天下廣袤,需要人力的地方多,不要浪費了。一頭牲畜幾年就可以長成,一個人卻要二十年才能成為壯年,不要把人當成牲畜使喚。”

盡管聽說過很多太祖皇帝的故事,但聽著這樣一條律令,張壽的麵前,不知不覺呈現出一個知性到有些感性的男子形象。在豪取天下,定鼎大都之後,能夠用這樣的形式愛惜人力,著實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細致入微的君主,更不要說那種重視教育的態度了。

怪不得時至今日,他遇到的那些有識之士,甚至就連朱瑩,每每說到太祖,那都是追憶惘然,恨不能與其生於同代。

而鄧小呆說著頓了一頓,隨即才小聲說道:“小先生,這都是府尹大人告訴我的。我雖說依舊在戶房,可府尹大人常常會把我調過去算些東西。舅舅高興得差點沒發瘋,可我實在是心裏七上八下。其他原本瞧不起我的人最近不是說怪話,就是圍著我拍馬屁,我……”

鄧小呆囉囉嗦嗦地說著自己的擔心,自己的不安,而張壽就靜靜地坐在那兒,隻是純粹地聽,不說話,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當他下馱轎時,跟在鄧小呆後頭穩穩落地,他這才做出了回答:“得到莫大的機緣,當然就要承受相應的善意和惡意,習慣就好。”

這種話,他並不指望年紀太小,閱曆太少的鄧小呆能夠明白,但他相信,對方那位老於世故而又日日朝夕相處的舅舅,多少能理解一二,至於會不會把人指點歪了,他並不十分擔心。畢竟,他就在京城,而不是在隔著數十裏之外的融水村。

白天在對麵致公樓上居高臨下俯瞰,此時這傍晚時分,張壽卻堂堂正正被人家順天府尹請進了這座順天府衙,他想想也覺得有些奇妙。一個師爺模樣的人在門口接了他,隨即就滿臉堆笑在前引路,一直帶著他來到中軸線上的三堂附近,這才回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