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寨主看得如此認真,可是精通蝌蚪文?”發現黃崇立於一旁,手托著下巴,看著眼前的石壁出神,龍島主忍不住出言問道。
“啊?”黃崇先是一愣,轉過身對著兩人搖搖頭,說道:“不識,我等武林中人,精力大多都放在習武上,哪還有許多時間去習文啊,就算有餘力,讀讀四書五經、道藏也就算不錯了,誰會去研究這種偏門的文字。”
“此言,善。”兩人聞言點點頭,他們也是在看到這篇《太玄經》之後才開始研究的,四十年時間,能夠搞懂的文字也不過就是一成左右,恐怕是終身無望了,俠客島之所以在中原有那麼龐大的情報網,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尋找懂得蝌蚪文的人,可惜一無所獲。
“我也不過是好奇這些蝌蚪罷了,不會打擾到二位島主練功吧?”黃崇問道。
“不會不會,黃寨主盡管看。”
“你也打擾不了咱們。”
“嗯。”三人便不再說話,看向石壁,各自參悟。
參悟《太玄經》的難度比起此前參悟二十三間石室的石刻要困難許多,主要是因為此前的二十三間石室石刻,文字和圖畫都是分開的,黃崇隻要專心於圖畫就行,但是眼前這一牆的蝌蚪文,文字和蝌蚪是結合在一起的。
上文說過,所謂的蝌蚪文,其實並不是說所有文字都是蝌蚪狀,而是文字的一部分筆畫像是一條條蝌蚪,而中華文字傳承有序,就像21世紀的中國人,隻要學過漢字,就算沒有見過繁體字,也能連蒙帶猜看懂一些,即便是看到隸書也能猜出一些來。
所以當黃崇看到整個文字的時候,就會忍不住要去推測這個文字究竟是什麼意思,這是人之常情,而一旦這樣,自然就無法進入狀態,更不要說去研究這些蝌蚪所代表的穴位了。
沒錯,這根本不是什麼蝌蚪文,所謂的“蝌蚪文”不過是騙人的玩意,好比其他二十三間石室的注解,創功之人隻是將運功的脈絡圖隱藏在這些所謂的“蝌蚪”之中,重點不在蝌蚪文,而是在蝌蚪身上。
原著中,石破天因為不識字,所以沒有黃崇這個困惱,隻是覺得這些蝌蚪和他小時候養的蝌蚪一樣好玩,這才迷迷糊糊按照蝌蚪的指引,前後也花一個月的時間,將《太玄經》練成。
急不得,黃崇便找了個地方,盤腿坐下,目光放在石壁上,現在距離自己和阿繡之約還有十個月的時間,既然知道方法,抓緊點時間,應該可以將《太玄經》給參透。
黃崇所用的第一個辦法,被他自己稱之為“凝視法”,這個辦法說起來其實簡單,就是盯著一個字一直看,我們平時如果一直盯著一個字一直看,時間久了,就會覺得這個字變得很陌生。
黃崇就是要讓這些文字變得陌生,然後再重點去關注上麵的蝌蚪,將蝌蚪以體內的穴位對照起來。
用這個辦法,大概試了半個月的時間,黃崇就選擇放棄了,因為這篇《太玄經》的字實在太多。
而且更大的問題在於這些蝌蚪雖然代表著體內的穴位,但是想要找到它所代表的穴位很難,而要將這些蝌蚪串聯起來,組成一幅完整的經絡圖,那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