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九章 義莊(求訂)(1 / 2)

九叔和文才帶著他們的客人,來到一座簡陋的房屋前,隻見得那外門口上斜斜掛著一塊匾,上麵寫著兩個模糊的端正大字——義莊。

已經過了四更天,這個時間點不適合再帶著客人在外麵行走,必須找地方休息,而南方遍布各地的義莊就成了趕屍人休息和屍體停放的最佳場所。

實際上原本義莊並不是用來停放屍體的,義莊最早起源於宋朝,其本意是宗族所有的田產,又叫義田,屬於是中國古代社會所特有的,由某一姓氏家族創辦的慈善機構,是為本族做好事的經濟實體,因為一般建在鄉村、集鎮,故稱“義莊”。

最早的義莊還是大名鼎鼎的範仲淹修建的,北宋時期,範仲淹在家鄉蘇州用俸祿購置田產,以租佃製方式經營,範仲淹親自訂下了十三條規矩,各房選一名子弟共同掌管,建立了範式義莊。

經過經營發展,範式義莊巔峰時期占土地達三千多畝,義莊所得租米按人口分給本族男女,族人嫁娶、喪葬、赴科舉考試等都可得到一定資助。

此外義莊還設有義宅,可供族人借居,若房舍需要修理則自行設法。

後來範仲淹的這種做法普及開,在各地出現了大量的義莊,與其相類似的族產,還有義屋、義學、義塚等,這是中國所獨有的文化現象。

後來義莊會演變成為許多人印象中的停屍房,倒也不完全是無中生有。

中國古代風氣叫做——重死不重生,所謂“死者為大”。

在古代,人們想離開宗族外出是很難的事情,不僅因為製度,還有交通工具等各方麵的限製,所以如果在鄉鎮內發現意外身故的陌生人,那麼十有八九就是附近,甚至就是本宗的人,在沒有人來認領之前,人們會將屍體暫時放在義莊。

此外還有一些義莊純粹就是當地官府建立的慈善機構,為了在災荒時期救濟災民,和本地的宗族沒有太大關係,那些在附近發現的無人屍體就會被暫時放在義莊,如果一段時間之內無人認領的話,再將其進行處理。

再配合各種影視作品的宣傳,導致義莊成了很多現代人印象中的停屍房,十分陰森詭異。

“師傅,這地方也太……”文才看到這破破爛爛的義莊,非常的嫌棄,但是卻又不敢直說。

因為九叔此前就和他說過,義莊中住著一個茅山派的老前輩,九叔都得稱其為師叔,那就是自己的師叔祖,文才平時嫌棄一些小事情,口無遮攔,九叔倒也不會怎麼懲罰他,但如果不尊師重道的話,那甚至可能會被逐出師門。

文才拜師九叔後,也一直都住在義莊,雖然算不上好看,卻倒也是整齊幹淨,可是眼前這座義莊,怎麼看都像是一座已經廢棄了許久的破屋,文才甚至都不敢主動上前敲門,他擔心上麵的那個牌匾會掉下來砸到他,這玩意搖搖欲墜,看起來並不安全。

“去敲門吧,你要習慣這些,等你日後出師,自己可以趕屍的時候,住義莊那是常有的事情,大部分義莊的環境都比較一般,你要做好準備。”九叔說道。

“一般,嗬嗬,師傅,這也……”在九叔殺人的眼神下,文才很好的控製了自己表達的欲望,捂著嘴,彎著腰,眼睛盯著上麵歪歪斜斜,隨時可能掉下的牌匾,走上前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