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二章 德叔考驗、玉目異常(1 / 2)

“你們兩學玉石翡翠也有小半年的時間了,來說說這個,如果說得不好,那這次靈河當,你們可就不要去給我丟人現眼了。”德叔麵前擺著一個類似於玉如意的東西,對著黃崇和莊睿說道。

“那德叔,我就說了,有錯誤的地方,德叔你多多斧正。”莊睿先上手拿起玉器,端詳起來,玉器有十多公分長,通體白玉雕刻而成。

“這東西看起來倒是挺像玉如意的,其實是一件玉帶鉤。”莊睿說道:“應該是叫做‘蒼龍教子’。”

“不錯,沒有認錯,沒丟京大曆史係的臉,還能說出名堂來,看來你確實是下了功夫了。”德叔笑道。

“玉質帶鉤始於戰國時期,它是人們用在腰帶上的飾品,起扣攏腰帶的作用,故名‘帶鉤’,除了玉質帶鉤,還有以銅、鐵、玉等多種材料製成,帶鉤古時又名‘師比’。”莊睿繼續說道:

“它的基本形狀一般是扭曲的‘S’形。一端有鉤,多作獸首裝飾,背有柱,柱下有頂,帶鉤除‘S’形之外,還有棒形、竹節形、圓形、獸麵形、琴麵形。”

“古代玉質帶鉤多是西北疆的白玉、黃玉、青玉、墨玉、碧玉和水晶、瑪瑙、翡翠等等,戰國兩漢直至宋代玉帶鉤都有製作,在形製上的區別並不大,數量也不多,但是到了元明清三代,玉帶鉤開始風靡於世,數量也比較大。”

“不錯,不錯,那你認為這是什麼朝代的?”德叔問道。

黃崇拿起玉帶鉤,說道:“這個玉帶鉤,龍首小而扁長,龍的雙角表現不清,龍首的眉毛上揚,相向彎轉呈勾雲紋;眉額隆起,有重眉壓眼之感。”

“龍首的吻部用陰刻線條表現唇和牙;龍嘴側橫鑽一對穿孔,表示空腔;龍無鬢而有發較粗,發有兩撮、三撮之分,且有長有短,長者可披肩。”

“龍鉤的鉤背上琢的是螭,作伏地狀的浮雕,尾後部左右卷曲分離,螭身細呈弧形,曲線流暢,用深雕技法,偎依貼附在大龍身上。龍首與螭之間的間距較大。”

“龍鉤形較寬,似琵琶形,鉤鈕作成長方形環孔或琢成錘形鈕,且貼近尾部,按照特征來判斷的話,這應該是元代或者是元末明初的玉帶鉤。”黃崇判斷道。

德叔點點頭,說道:“不錯不錯,籽料留皮,工型漂亮,玉質細膩,鏽色厚密,一眼就是大開門的東西。”

接過玉帶鉤,德叔指著上麵的雕刻,說道:“這樣的龍勾,其實味道要遠勝於清代千篇一律的蒼龍教子鉤,有元代遺風,特別是大龍的耳朵和如意的雲耳。”

“那就是我們說對了!”莊睿興奮道。

“還有一個問題,看這裏。”德叔指著‘V’形的龍頭,問道:“這是不是機器工?如果是手工製品,不應該是‘U’形?”

“這?”莊睿一愣。

“德叔,這件玉器棱角分明,帶著非常濃重的手工色彩,這個“V”形龍頭結構,應該是玉帶鉤上麵的兩條龍太過於貼近主體的玉石了,所以手工沒辦法仔細的雕琢,這才形成了這種類似機器工的‘V’形結構。”黃崇笑道。

“好,好,觀察入微,很好。”德叔稱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