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就要比款式,比麵料,比版型,也要比價格了。
最讓張晨頭疼的還是,不管是東新路麵料市場進來的麵料,還是台灣老板的麵料,他們的毛病都是,一旦等你好賣了,這個麵料恰恰就沒有了。
服裝這個東西,很敏感的,你一個款式好賣,麵料賣完,你哪怕是換一個風格接近的麵料,進貨的客戶首先就沒有了信心,接下來,市場的反饋也會跟著疲軟,麵料差一點,銷售差千裏,張晨馬上就醒悟到了這一點。
他不得不自己給自己下了一個規定,那就是,絕不能用不同的麵料去做相同的款式,那隻會把自己的老客戶殺死。
張晨去了幾趟柯橋,但都是一無所獲,柯橋的麵料市場裏,大都是化纖麵料,從織法到花型,都很新穎,柯橋老市場和四季青的老市場很像,通道很窄,通道裏也是人頭攢動,客商如織,有很多的攤位,客戶都坐在攤位裏等,等今天的麵料送到。
一編織袋一編織袋的麵料拉到,很快就被客戶你三卷他四卷地瓜分完畢。
這樣的麵料,張晨隔兩三天,就會在四季青服裝市場裏看到它們的身影,往往還不是一家,而是兩三家。
張晨苦笑著搖搖頭,這樣的熱鬧,他還是少趕為妙。
而柯橋其他的幾個市場,和老市場呈階梯式呈現,往往是老市場很好賣的麵料,隔幾天,就會在這些市場大量出現,價格和老市場差一大截,而老市場的攤位,已經停止銷售這些麵料,改成新麵料了。
也不知道這些市場的麵料,是仿款的,還是幹脆,和老市場就是同一家,在那邊吃到了頭口水後,就馬上轉到這邊來卸貨。
搞清楚這些規律,張晨覺得,自己的希望不在柯橋,做柯橋麵料的,主要是要靠銷量和打時間差,這個,自己是怎麼也沒有辦法和四季青老市場的那些攤位相比的。
張晨也去過金華,金華有一個舊麵料市場,賣的都是從全國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走私進來的舊麵料。
這裏的麵料,雖然五花八門、異彩繽紛,但他們甚至比蔡金祥和東新路還不如,它們隻有極少部分是成卷的,大部分隻有半卷,有些幹脆是隻有幾米,拿回去打個樣就沒有了。
要想再要,那是門都沒有,張晨隻能把這個市場放棄。
張晨還去了鄰省江蘇盛澤和江陰的麵料市場,盛澤在賣的是胚布,大多是還沒有印染的,還有就是各種做襯裏的滌綸布錦綸布,也就是俗稱的裏子布,而江陰市場,一大半的攤位都關門了,剩下的幾家,都是賣牛仔布的。
攤位裏的服裝越堆越多,還有很多,包裝好後,一捆捆都堆在工廠後道車間的台子上和台子底下,張晨都沒有讓老萬再送,再送過去,就要把攤位擠爆了。
不能再繼續生產,沒奈何,張晨終於決定,讓工廠停下來,給工人們放假兩天,沒日沒夜地忙過一陣之後,終於可以休息了,工人們似乎都有些高興,張晨看著,心裏卻充滿了憂慮。
兩天之後呢,兩天之後做什麼?已經生產出來的服裝,就是再有一個星期,也賣不完,兩天之後,是繼續在庫存上增加庫存嗎?
張晨坐在攤位裏,看著四周的衣服,呆呆地想,這問題到底是出在了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