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量冬裝做什麼。”張晨說,“郭文濤和馬妞,還有北京動物園的,已經要求上冬裝了,昨天這個,已經是他們最後一次下單,這批發完,他們那裏秋裝也停止了。”
“我們還有二十幾天可以賣。”賀紅梅說,“接下去也要賣冬裝了。”
“這麼快?”小昭問。
“當然。”
兩個人這麼一說,小昭也著急起來,她對這些,完全沒有概念,但知道他們冬裝還沒有準備好。
這做服裝,怎麼感覺就和做農活一樣,靠天吃飯,天天就被天氣趕著,還一天也不能放鬆,你要是放鬆了,又和農民一樣,可能一個季節就耽誤過去了。
張晨站了起來,他說我出去一下。
過了一個多小時,張晨回來,賀紅梅已經不在攤位,小昭和他說,她去學校了。
小昭看到張晨手裏抱著厚厚的一本全國電話號碼簿,驚奇地問:“哪裏來的?”
“我跑到郵電大樓去買來的。”
“買這個幹嘛?”
“找麵料工廠啊。”張晨說。
張晨記得王海鳥和他說過,做麻麵料的,大都是在江蘇一帶,他也不能問他具體是哪些工廠,這個,做生意的都很忌諱,倒也不是說他想避開王海鳥,直接去找工廠,省幾塊錢,而是,他自己根本就說不清要讓王海鳥去找什麼麵料。
他隻有看到麵料,才會有靈感,就像他看到燈芯條和竹節麻,才會想起它們可以做什麼。
如果王海鳥能夠提供麵料讓他挑,當然是最好的,但他那裏,也沒有,對他來說,他的興趣不是在什麼新麵料,而是要找庫存的便宜麵料,才不管你是什麼麵料,他們那一整個市場,就是賣庫存貨的。
張晨覺得,他在這方麵,對自己的幫助實在有限,而不管是柯橋還是盛澤,顯然也沒有他需要的東西,沒有辦法,張晨心想,就隻能從全國電話本裏找找,看看有沒有相關的工廠,聯係一下。
張晨翻到了電話簿江蘇部分,先找江陰,有一大堆的織造廠和紡織廠印染廠,張晨先打了一家印染廠,對方告訴他,他們是印染廠,不是織布廠,沒有布,張晨明白了,接下去把所有的印染廠都省略。
接著打織造廠,這些廠都和他說是做滌綸布或者棉布的,沒有說有亞麻布的,張晨不死心,一頁頁電話簿翻過去,接著打,總算是打到了一家織造廠,和張晨說,他們就是專業生產亞麻布的,歡迎張晨過去參觀。
總算是有收獲了,張晨大喜過望,趕緊用筆把這個廠圈了起來。
江陰離杭城兩百四十多公裏,坐車需要三個多小時,要是隻去一家也太不劃算,張晨接著往下打,對方還是隻生產滌綸布或者棉布,還有一家是專業生產毛紡織品的。
對方聽清了張晨的需求,好心地和他說,生產亞麻布和苧麻布,張家港有幾家,張晨趕緊問對方知不知道是張家港什麼公司,對方說,這個就說不上來了,隻知道那邊有生產這個的。
張晨趕緊翻到張家港市的電話,這裏的內容倒比江陰清楚,在公司或廠名後麵,有很小的字,印著每一個單位的經營項目。
張晨找到了三家生產麻織物的公司,第一家打過去,電話通了,但沒有人接,張晨繼續打著,電話響了好久才被人拿了起來,大聲地叫著:“喂,你找誰?”
張晨說不找誰,我是來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