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小昭一點反應都沒有,她自己感覺離生還遠,但她的預產期到了,大家還是堅持她一定要住到醫院去。
醫院是瞿天琳幫助聯係的浙二醫院,張晨都沒有打電話,他媽媽算準了小昭的預產期,從永城趕過來了,張晨安排他們住在紅旗旅館,從紅旗旅館到浙二醫院,走走路幾分鍾就到了,很方便。
桂花姐從家裏拿了一個煤餅爐過來,放在鍋爐房門口,這樣張晨的媽媽,每天都可以在煤餅爐上燉雞蒸魚,給小昭送過去。
小昭雖然早不在紅旗旅館上班,但這裏的人,都還把她當自己人,就像是自己的家人要生小孩一樣,都想插上隻手幫忙。
小昭住院以後,瞿天琳就讓小安,每天都過去張晨他們攤位裏幫忙,再加上賀紅梅也時不時地湊過去幫一把,攤位裏的生意雖然很忙,有這三個女人在,倒也應付得過來。
張晨每天晚上在病房陪夜,白天他父母來接替他,他就騎著自行車,先到四季青轉轉,然後再騎著自行車去廠裏,中午回家稍稍午睡一下,下午還是在廠裏,四點多鍾去四季青,聽小安和小莉和他說一整天的銷售情況,特別是顧客對他們服裝的反應。
廠裏麵現在隻有三分之一的工人繼續在做秋裝,其他的人都已經開始做冬裝了。
展示間已經改建好,四周的鐵柵和大門也做好了,張晨還讓老萬的老鄉,在廠房前麵搭了一個雨棚,雨棚很大,把三分之一的曬場都占掉了,在雨棚裏,用鐵柵隔出了八九十個平方當倉庫,那麼多的麵料和彈力棉到了,都堆到裁房裏的話,那就沒地方幹活了。
還有就是,需要一塊地方打包,每天都要發十幾個包,裏麵都是棉衣棉褲,晴天還可以應付,要是雨天,老萬他們就隻能躲在走廊上打,那太擠了。
雨棚的一邊,是和廠房連在一起的,工人們也覺得方便不少,特別是下雨天,去食堂和宿舍就不用淋雨了,還給人一種安全感,特別是冬天的晚上。
整個廠區,修修補補,東拚西湊,每一個臨時建築都真的是需要的時候,臨時增加的,沒有事先的規劃,看上去有些雜亂,這雜亂就更顯出了工廠的忙,內裏還是有序的。
這種雜亂而忙碌的環境,給人一種蒸蒸日上,刹不住往前的腳步的感覺,這種感覺,特別能打動那些打包的客戶,他們來了一看,就知道,這工廠的忙是很真實的,不是裝出來給他們看的,這家的生意是真的好,不是一般的好。
再走到展示廳裏,看到那麼多的產品,就明白了,他們的忙也是有原因的,沒二話,發貨發貨。
連張晨他們很多生意好的開零售店的客戶,像蕪湖和馬鞍山的,南京的,還有後來發展的福州和合肥等地的,他們到了杭城,也不去攤位了,直接就奔工廠來,他們也知道,在工廠才能拿到更新更多的貨。
何況,現在樣衣工已經發展到三個,張晨又很注意搭配,幾乎每天都有新款,很多的新款樣衣,不是打一件,而是打三四件。
很多樣衣,打的時候就沒有準備大批量生產,它們是為了搭配展示間裏的衣服用的,有些則純粹就是張晨和賀紅梅腦子裏的一個念頭,打出來看看,有玩的成分。
這些樣衣,因為是孤品,反倒特別受這些零售店客戶的歡迎,每一家店幾乎都有幾個這樣的顧客,什麼樣的衣服都敢穿,就是要和別人不一樣。
何況他們現在,幾乎大半個店都在賣張晨他們的貨,到了杭城,三堡當然是他們的首選。
快換季了,賀紅梅現在很忙,每天都在市場裏轉著,找新貨發新貨,重慶有一個檔口全部在批發張晨他們的貨,但她家還有其他的四家檔口,需要上其他的貨。
賀紅梅每天忙完,會到張晨他們攤位裏轉轉,碰到張晨在,她就會送張晨回三堡,展示間裏,現在有她專門的位置,到了這裏,她就愉快地叫道:
“哎呀,總算是可以頭伸出水麵,透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