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快到延安路這裏來看,這裏很好看,仙境一樣!”
馬路對麵的眾人,都穿過馬路往回走,他們急著要錢店裏看看,譚總跑出來叫道,合影合影,所有人在門口合影!
大家又是一陣歡呼,欣然在店門口一排排站好,店門口的光線很明亮。
二貨拿出了照相機,張晨也趕緊去拿出照相機,先是所有人一起的大合影,然後開始各種組合的合影。
有海城來的大部隊和張晨夫婦的合影,有譚總、謝總、孟平、瞿天琳等等分別和張晨一家三口的合影,還有其他各種組合的合影,從店外到店裏,再到天井裏。
最奇葩的是,劉立杆搶過了張晨的照相機,和黃建仁夫婦和徐佳青說,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和地方,你們三個,需要留個紀念,三個人愣了一下,然後大方地站在一起,劉立杆還叫著,黃賤人,你他媽的站中間。
不知道的人看著也沒覺得有什麼,知道內情的那些人,早就笑彎了腰。
“逼養的,我還沒有和我幹弟弟合影。”二貨叫道,一定要和張晨他們三個合影。
小昭說,你看到我,還沒有叫呢,叫完再合影。
二貨撓了撓頭,乖乖地叫了一聲“嬸”,其他人在邊上大笑。
歡樂過後,張晨說好了,謝謝大家幫忙,忙了一個晚上,接下來我們一起去龍翔橋宵夜。
小昭和那些女孩子,還有廠裏過來幫忙的人說,你們也一起去,那些女孩,聽說要去龍翔橋吃海鮮,都興奮了起來。
譚總聽說是吃海鮮,就說,我們從海南來,還要到這裏吃海鮮?
“不一樣的,這裏是東海海鮮,從沈家門和溫州過來的。”
瞿天琳對杭城和廣東、海南一帶的海鮮都很了解,她和譚總他們解釋:
“舟山的帶魚肉質很嫩,是可以清蒸的,廣東和海南的帶魚肉太粗糙,背上還有一粒粒的小骨頭,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還有螃蟹也不一樣,海南是紅花蟹、肉蟹,這裏是梭子蟹,這是東海獨有的,還有東海獨有的大黃魚。”
張晨也想起來以前他們經常去的溫州一帶,和他們說:
“溫州平陽的南麂島,是我國貝殼類海洋生物最豐富的地方,我們自己去市場裏看,保證有很多貝類,是你們見都沒見過的,更別說吃。”
“好好,那我們就去嚐嚐。”聽瞿天琳和張晨這麼一說,老譚和老謝也來了興趣。
龍翔橋離這裏不遠,有一個海鮮批發市場,每天晚上,運送海鮮的貨車可以進城,從寧波和溫州一帶過來的車子,就源源不斷地運送來各種海鮮,海鮮批發市場的四周,就自然生成了很多的大排檔,到這裏來的食客,都是為了能嚐到最新鮮的海鮮。
這麼多人,要五六張桌才能夠坐下,他們就挑了一家新擴建不久,店名叫“二盅”的,最大的一家大排檔坐了下來,坐下來後,就把門口幾個塑料盆裏的海鮮都點光了,老譚和孟平還覺得不過癮,他們兩個,又去對麵市場裏找張晨說的,你們見都沒見過的貝類。
謝總坐在那裏,他問瞿天琳,這家店怎麼取了這麼怪的一個名字?
瞿天琳一愣,這店她倒是經常來,但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她和服務員說,把你們倪老板叫過來。
不一會,服務員領著一位三十多歲的男人過來,他就是“二盅”的倪老板,倪老板是認識瞿天琳的,看到她就笑嗬嗬的,瞿天琳指了指謝總,和倪老板說,倪老板,我這位海南來的大哥,想知道你這店,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
“你不知道?”倪老板問。
“我也是真不知道呀。”瞿天琳說。
倪老板就和他們,說起了這店名的由來,李勇和陳啟航聽著,都笑了起來,這又是一個品牌故事。
倪老板是龍翔橋的“坐地戶”,也就是這裏的人,長生路念的小學,在東坡路上開過理發店,後來是看這菜場的周圍人多,就在自家這房子裏,開起了排檔,他的排擋,最開始賣的是盒飯和麵條,後來麼看看人家的海鮮排擋,生意不錯,他占個地利,也開起來。
生意越做越好。
至於這店名“二盅”,倪老板嗬嗬一笑,他說,這也是我的綽號,從小被人叫到大。
老底子東坡路上,有個開茶館的老太太,喜歡給附近的伢兒起綽號,取來取去,都帶個茶盅的“盅”字,從十一盅開始,十二盅、十三盅、十四盅……
倪老板的綽號就是“十二盅”,後來大家叫煩了,把“十”字省掉,就叫“二盅”。
我倪杏根的大名,現在倒沒有幾個人知道了。
56134/52832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