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任職裏長(1 / 2)

這幾天張豐正在做一個長遠布局,每天在鎮行政館裏,拿著一張皺得快爛的江夏郡地圖比劃來比劃去。

聽到斥候來報,說是鄂縣派人來了,在北岸碼頭等候。

張豐先是一愣,沐蘭鎮裏剛在鄂縣開設一個雜貨店。三間連在一起的鋪麵上下兩層,不會是犯了哪條王法吧。剛開店縣裏就有人找上門,地頭蛇真是不好相與,難道是打點少了。

此時關鍵時刻得忍耐,先忍忍。出去看看什麼情況,然後再做決定,帶上百八十兩銀子。領著數十將士騎上鎮裏僅有的十數騎戰馬,與斥候一起趕向北岸碼頭。

來到了碼頭,看到兩個衙役一個文生縣史在碼頭閑聊。

幾位官差一看張豐數十騎戰馬來勢洶洶。心裏一驚,心裏想咋是來通報好事的,用不著如此大張旗鼓的。

張豐趕緊上前行禮說:“在下乃沐蘭鎮張豐,不知大人和兩位官差有和吩咐。”

縣史有些驚恐的說:“在下乃鄂縣陳縣長大人縣史黃信,無需多禮,張大人剿匪有功,為一方除害乃有功之士,縣長大人提拔授予你裏長一職,掌管一裏百戶。”

張豐一聽這是好事呀,不過這官小到張豐回憶了許久才想到。看曆史書多般是朝廷大官、將軍,最低也要到縣才能讓人記起來。

裏長管理一百戶,張豐鎮裏升級中級小鎮人口最高達到五萬將近萬戶,還未算其他水寨。可想而知這官小到什麼程度,裏長官職小到曆史都是一筆帶過的沒有俸祿的記載。

不過好歹也是一個名正言順的官職,眼前這位黃信縣史好歹還有一個百石以下的俸祿。還真是張豐的大人。

張豐弱弱問一聲:“縣史大人,下官的裏長管轄哪一個地方。”說完掏出三十兩銀子,塞給了縣史黃信。

縣史黃信假裝推脫了一下收入懷裏說:“張裏長,你屬於大梁鄉、大梁村裏長。

你歸鄂縣西南大梁鄉嗇夫(相當於大鄉長,管理萬戶)黃賀管轄,你的直屬上司乃亭長(千戶)。”

張豐心裏咯噔一下,我連小村長都不是。

鄉長下麵直接是村長,中間多出一個亭長,難道是比村還小的屯,難道是一個屯的屯長(裏長)。

張豐得問清楚來,不明所以的說:“縣史大人這個亭長相當於村長嗎。”

縣史黃信笑著說:“張裏長是否嫌官職太小了,其實以張裏長的實力不止於裏長。

亭長不是村長,裏長是管理村子的,亭長是管多個村子的裏長的上司。”收了銀子的黃信非常有耐心的跟張豐分析。

張豐一聽還能升官,趕緊問有何辦法,趕緊問:“望縣史大人指名一條升官之道,張豐必然重謝。”說完又掏出了五十兩銀子塞給縣史黃信。

縣史黃信這下連推脫都省了,直接把銀子放到懷裏說:

“張裏長官職來自剿匪,隻要張裏長剿匪功績大了,榮當嗇夫(鄉長)一鄉之長也不是不可能的。”黃信提醒張豐。

原來榮升這個比芝麻還小的官是開荒剿匪所獲。

張豐趕緊打開領地附屬領地一看,剿匪攻破占領的下麵有一個小數字。

青山巨型水寨(功績4000),

虎崖中級水寨(功績500),

石灘初級水寨(功績200),

叢林初級水寨(功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