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場的優勢就在於這裏,101團的飛行員們對北庫地區方圓近千公裏的地域可以說是十分熟悉的。這得益於進入2010年以來全團持續攀升的訓練量,更得益於受低空突防打擊科目的影響飛行員更加的重視地形地貌的利用。
戰機的轟鳴聲吸引了城區裏一些人們的仰脖關注,人們常常能夠看見軍用飛機在天上飛行,可是飛行高度這麼低並且機翼下還掛著“導彈”的戰機是頭一回見的了。
四五百米的相對高度,遠遠看過去和貼著地麵飛行沒多大區別,人們卻不知道這樣的標準在狂魔大隊裏隻能算是普通水平。
高起點、高標準、高戰力,這是李戰對狂魔大隊的“三高”要求。狂魔大隊既是“227”課題的試驗隊,也是空軍航空兵部隊的探索隊,更是空軍航空兵部隊戰訓改革的先遣隊。
裴小帥順著氣流波浪式飛行了一下子,下意識地看向機頭方向飛行高度更低的領隊機037號戰機,無線電頻道裏很安靜,大隊長沒有訓斥,他才暗暗鬆了口氣。
“各機注意,即將進入戈壁,隨我繼續下高度一百。”李戰左右掃視了一眼,周遭的環境換成了荒蕪而廣闊平坦的戈壁灘。
隊員們按照呼號次序回答。
李戰慢慢壓杆,盯著前方的地表和高度儀。當指針接近心理位置的時候,他迅速改平,戰機穩定在相對高度八十米的位置繼續飛行。後麵的四架戰機緊跟著下了高度,不過他們是在一百米左右的高度,與李戰保持著三公裏的最低距離。
這是正常的高度差,為了防止身後的四隻菜鳥刹不住車撞過來,李戰不得不飛得比他們更低。
戈壁灘不是絕對平麵,同樣存在著曲麵率,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隻是大多是平緩的地勢,放眼望去與平原無疑。恰恰這樣會給飛行員錯覺,你以為是平地的時候,實際上存在著幾十米的高度差,後果就是撞地。區區百米的飛行高度對於以每小時七百多公裏的戰機來說不過半秒鍾的時間,飛行員基本沒有反應的時間。
因此需要高度集中精神關注地勢變化和高度儀的變化。
“洞三拐,雷達看不到你了,報告情況。”塔台指揮的薛向東發來詢問。
部署在氣象台上的雷達無法探測到數百公裏外超低空飛行的037小隊,即使能探測到,恐怕也很難把037小隊的五架戰機從地麵背景反射波裏區分出來,更別說鎖定了。
北庫場站氣象台的對空警戒雷達看不到,東庫場站那邊的雷達就更看不到了。這是很關鍵的信息。
李戰回答,“洞三拐報告,一切正常,正在按照既定訓練計劃進行,完畢!”
盡管已經許多次,但每一次薛向東從雷達顯示屏裏看到戰機信號消失的時候那顆心都會揪起來,非要飛行員回複確認才能放心。隻是怎麼可能真正放心。上一次他跟著練了幾次,知道低空突防的危險性,況且李戰對狂魔大隊的要求又很高,已經無限逼近超低空飛行的極限了。
殲-7E的最小起降速度理論上是260公裏每小時,實際上迄今為止誰也沒有飛過,除了試飛員和李戰。當時他在二師遇到過燃油緊急告警,以小於二百六的時速進行了緊急降落。
一般情況下殲-7E需要為此每小時三百公裏以上的速度進行降落,否則就會失速。
Su-27和殲-11B就不同了,常規氣動布局、機翼麵積大、在二百公裏左右的速度玩耍一點問題沒有。二師打地靶的時候蘇霍伊和沈霍伊戰機的優勢體現得非常明顯,可以非常從容地瞄準攻擊,而駕駛成洛馬的殲-7和殲-8戰機的飛行員們每一次打地靶都手忙腳亂——要維持較高空速否則會時速,維持了較空速意味著瞄準的時間會非常短。
這便是當時李戰開著037號戰機勇奪全師地靶實彈射擊第一名的原因——他依靠自己的技術彌補了裝備上的差距並且打了滿環。
綜上所述,就低空突防這個科目來說,中國航空兵部隊中最適合幹這個活的隻有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SU-27、殲-10、殲-11這些也能輕鬆搞低空突防,和飛豹比的話,他們有更大的載彈量和更快的速度以及空戰能力。低空低速方麵飛豹還是最突出的,盡管已經逐漸老邁。
因此反而凸顯了使用殲-7E的狂魔大隊的低空突發能力之高超。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8377/494093751.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