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麵指揮所搬到空中可以解決絕大部分問題,中國空軍早在八十年代就有了這個認知,海灣戰爭之後的認識更加深刻,因此拚了命地大力發展大型預警機,哪怕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這幾年才慢慢的形成一些戰鬥力。
“我們在嚐試是否可以和預警機部隊建立一種長期的協同訓練機製,通過正在試驗的數據鏈,可以完成彼此的數據交互。”姚東明說。
李戰心裏動了動,問道,“我的蘇兩七有加入數據鏈的條件嗎?”
“沒有。”姚東明說,“主要是太老了,師父,你們那些蘇兩七外表光鮮還挺霸氣,沙漠迷彩,非常好看,可是機體壽命已經快到極限了。你應該很清楚二師那幫人用機有多狠。”
李戰頓時失望了,歎著氣說,“是啊,太老了。機務那邊跟我說,頂多就再飛五六百個小時,滿打滿算一年時間。唉,我現在是急得不行。按照保證戰鬥力延續的原則,我們現在就應該改裝新戰機,形成戰鬥力之後老機退役。”
“五六百個小時就飛一年?”姚東明吃了一驚,“師父,你們用機比二師還要狠啊!他們頂多就三百多個小時一年。”
李戰擺了擺手說,“不說這個。說回剛才的問題。你迫切要和預警機部隊進行協同訓練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戰場情報對吧?”
“是的,四杠幺科目的要求是你製定的你最清楚啊,低空突防過程中要保持雷達靜默狀態,能開啟的隻有IRST,這個被動探測係統作用距離有限,頂多讓我們從瞎子進步到近視眼。所以需要有預警機補上我們的情報獲知能力。”姚東明說道。
所謂IRST,是紅外搜索和跟蹤係統,不是什麼新玩意兒,美國人的好些戰機都不裝備,卻是側衛戰機一直堅持保留的,前擋那個圓圓的東西就是。紅外搜索是被動探測手段,不易暴露,但是作用距離有限,和SU-30MKK那顆機載大功率雷達顯然是沒得比的。
李戰說,“預警機部隊估計不會有多機會和你們協同訓練,可以預見的幾年裏,他們的主要任務仍然是指揮數據鏈的反複測試和空中指揮的訓練。我建議你們換個折中的辦法,比如用蘇三零充當預警機,全程開啟大功率雷達,上去那麼幾架輪流開機,保持對戰場態勢的掌握。”
“這倒是個替補方案,不過總是沒預警機來得好。”姚東明說。
李戰笑著說,“南庫場站那邊的四架殲偵八還在駐訓,你知道他們捂得多嚴實嗎?預警機隻會捂得比殲偵八更嚴實,在完全具備戰鬥力之前,我認為他們是不會輕易跑出去訓練的。你懂吧?”
當然懂,對於預警機、偵察機來說,他們的秘密是他們攜帶的電子偵察設備,這些高端玩意兒都是有信號特征的,跑出去外麵訓練不就等於把衣服脫了讓人家開看個夠。
以前咱們沒有先進的相關電子偵察裝備,強敵的電子偵察機大搖大擺地過來不怕我們收集他們的信號特征,現在咱們有這個能力了,他們還敢經常來嗎?
東邊的禦用攝像師拍了我們很多戰機高清大圖,轟-6K啊,殲-11係列啊,側衛係列啊,飛豹老爺子啊,運-8海巡機啊,等等等等。可他們拍過KJ-2000嗎?
“年輕人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把工夫多花在立足現有裝備打贏未來戰爭這一方麵的工作上。”李戰語重心長地說。
姚東明精神一振,道,“我明白,就像師父你立足殲七戰機搞出了二二八課題,搞出了航空兵部隊實戰化訓練的核心內容。”
“歸根結底二代機是要盡快淘汰的,改裝蘇兩七後,我已經把課題研究的重心從殲七往蘇兩七轉了,重點研究現役三代機的攻防戰術問題。”李戰凝重地說,小樣兒,跟我說一大通SU-30MKK低空突防優勢也是劣勢甚至比不上殲-7G,不就是想說服我放棄殲-10B嗎?
就你那點道行跟我鬥,你不知道誰是師父了?
李戰嚴肅地對姚東明說,“蘇三零有很大潛能,你們完成改裝也有一年了吧,要加把勁把它們的潛能挖掘出來了。”
你們要是發揮不出SU-30MKK的十成功力,那就讓我來!
姚東明露出一個僵硬的笑容,十分的尷尬。
明明是聊殲-10B的事,怎麼把我的SU-30MKK給陷進去了?上級怎麼也不可能把SU-30MKK放在北庫地區的啊!
好像也不是沒可能。
一身冷汗飆出來,姚東明驚恐地看著李戰。
https://8./book/58377/490848494.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