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半個多小時到了山腰,輕而易舉的根據依然還在冒著的煙霧找到了墜機點。李戰緊緊跑幾步過去查看,發現現在早都沒了戰機的模樣,有的是散落在四處的各種零部件,有大有小,最明顯的是插在泥土裏的單垂尾,上麵的幾號依稀可辨。
這一幕讓李戰嚇出一身冷汗來,他再一次堅定了自己請求跳傘的決定是沒錯的。當時如果他晚了一秒鍾,恐怕就很難全須全尾的下來了。
所謂0-0彈射座椅,指的是從啟動到完成彈射的反應時間,並不是保證飛行員彈出去能安全。飛行員跳傘和傘兵跳傘從本質上沒有多大區別,一個是被動的一個是主動的。
隻要是跳傘就會涉及到一個最低跳傘高度,也稱最低安全高度。據前傘兵言,在傘兵部隊裏有一個跳傘高度被視為傘兵的深淵,也是傘兵跳傘裏的終極科目——超低高度開傘。
這個高度最低是絕對不能低於二百米地高的,低於這個高度活著到地麵的幾率極低,這是無數前輩用鮮血換來的標準。
說得更加直白點,低於這個高度開傘的話傘還沒完全展開人就落地了。高跳低開、低跳低開並列傘兵跳傘最難科目,前者需要攜帶供氧器材和著抗荷服,後者……基本上就是把自己當成航彈往地上砸。
當時李戰彈出來的時候,戰機的飛行高度已經掉到了二百二十米,降落傘大概在一百八十米左右才完全展開,已經無限逼近了死亡高度。而且幸好他是掉在鬆軟且有積水的稻田裏,換個地方斷幾根骨頭一點兒也不奇怪。
傘兵部隊哪年傘訓沒摔斷腿的?
李戰當時在三百米高度飛行,AL-31FN航空發動機停車發生得非常突然,轉速驟然到底,戰機在短短兩秒鍾的時間內掉到了最低速度附近。要知道,為了保持在低空飛行,襟翼和鴨翼等控製升力的部位都是在對應位置的。如此突然的故障下,別說迫降,你就是做錯一個動作都會把自己送進深淵。
當時李戰同時做的幾個動作裏有兩個操縱動作是排在前麵的:重啟航發和調整襟翼到三的位置,也就是起降位置,可以獲得最大的升力。
隻有這麼做他才有更多的時間重啟航發並且請示塔台。
殲-10本來就是靜不穩定性特征非常明顯的戰機,在驟然失去動力的情況下,哪怕速度可以保持,但是飛行高度卻是最為關鍵的。
地高三百米的飛行高度,李戰如果不采取緊急措施獲取更大升力,他根本沒有辦法在二百米最低高度情況下完成跳傘。事實上空軍部隊要求飛行員最低跳傘高度不得低於三百米。
也就是說李戰在三百米低空飛行遭遇發動機停車故障後采取緊急措施啟動航發無效的情況下,他完全可以隨時跳傘而不需要請示塔台。
當年李戰開037號殲-7E被雷劈導致發動機艙著火並遇極端惡劣天氣,一樣遇到了發動機故障,但不是停車,而是動力在線性衰減,發動機沒有徹底失能,他就敢冒著巨大風險迫降。
發動機徹底失能,他開的殲-10A就是一架無動力鐵鳥。
正如薛向東所認為的,如果不是萬分危急的情況,李戰是絕對不會主動要求跳傘的。那個驕傲到敢日天操地的人在什麼情況下才會主動服軟呢?隻有一種情況——完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
李戰首先查看了一遍現場,確認沒有危險了之後,交代了村長兼民兵連長安排人把現場保護起來,同時發散村民出去尋找散落四處的戰機零部件,並且果斷懸賞——找到重要部件的按照價值來獎勵,最高的獎勵五千元錢。
村民們都瘋了,紛紛打電話給家人,怪叫著就散開去找了。
做完這些李戰才鬆了口氣,找了個地方坐下來反反複複地回憶出事的整個過程。他判斷遇到的情況和這批AL-31FN的先天缺陷有很大關係,他沒仔細研究過以前的殲-10墜機事故,但他是知道AL-31FN的潤滑係統是有缺陷的。國內對幾個相關部件進行仿製之後才根治了毛病。大毛的東西是好,但問題也不少。就像側衛係列戰機用的縱向電傳+橫軸機械傳動的混合傳動係統,哪怕吹出花來那也是一個迫不得已情況下搞出來的東西,過去十幾年側衛係列戰機的墜毀事故大部分和飛控係統有關,雖然采用的是AL-31F航空發動機,但因為是雙發,因為發動機故障墜毀的基本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