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插一句,前麵單章裏作了說明,除了殲-7的拉杆費,其他機型的拉杆費都是猜測以及瞎幾把分析得出的嚴重不嚴謹的結論,望周知。)
八架殲-11B和八架殲-10A對付鷹隼大隊對付鷹隼大隊的十二架老舊的側衛戰機,另有八架殲-10A執行完對地打擊任務後馬上加入空戰,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楊旭華這麼對近衛殲擊機師的師長說:“如果這樣都打敗了,我楊旭華就不配開三代機了。”
他親率的八架殲-10A擔負對地打擊任務,劉誌偉的殲-11B機群率先突進吸引藍軍的注意力,另八架殲-10A由參謀長率領隱藏在後方的高空上,隨時可以加力俯衝迅速加入戰團。
有轟炸機師加持並且作為極具分量的誘餌,楊旭華堅信此次對抗他能夠把鷹隼大隊按在地上摩擦。
他認真分析過二師和三百師失敗的原因,二師的比較簡單,被鷹隼大隊打了個措手不及。楊旭華認為他們比較願,畢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部隊,被螃蟹咬了手指頭不足為奇。
關鍵的是三百師的失敗。
楊旭華非常清楚自己發小的能力,空司硬頂著不給調去海航的人才,是東南軍區空軍的重點培養年輕幹部,能力非常的強悍。別看當時姚東明隻是大隊長,他率領的那個大隊不是一般的大隊,而是以著名空戰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大隊,該大隊的大隊長的含金量比一般的團長都要高一些。
通常來說,縱觀英雄大隊的曆史,但凡是擔任過該大隊的大隊長和教導員的幾乎都有非常好的前途,最厲害的做到了空軍二把手。
從姚東明當時擬定的作戰方案來看,此人的戰術素養極高,每一個環節都有相對全麵的考慮,他隻是沒有想到他的師父比他想象中還要——無恥一些。居然聯合地麵防空部隊提前設下了伏擊圈,用飽和式空彈把他們覆蓋掉。這種沒有多大技術含量靠數量取勝的招數偏偏讓任何人都無話可說——因為鷹隼大隊贏了。
勝者為王。
轟炸機群起飛了,那些龐大而動作遲鈍的老家夥們每一次起飛都像是要給場站製造一起地震一樣,轟隆隆的聲音哪怕是坐在關閉了座艙蓋的座艙裏也能聽得清清楚楚。
這是很難熬的半個小時,轟炸機群從第一架起飛到第六架升空足足用去了半個小時。這樣的出動效率如果在北庫會被拉杆戰叼個半死,但是在西丁場站以及楊旭華他們貓團眼裏是很正常的。
殲-11B機群起飛了,速度總算是可以起來了,雙機編隊起飛,放了四輪。楊旭華跟得很近,他在最後一架殲-11B後麵數百米的距離上起飛離陸,加速爬升上高度。整個起飛動作非常的帥氣,左紅右綠的航燈在夜空裏畫出了一道十分漂亮瀟灑的航跡。
“禦貓一號,先別上高度,我的人就在你腦袋上!注意碰撞!注意碰撞!”陳家亮突然的警告道。
楊旭華吃了一驚,連忙壓杆停止爬升,回到了既定的航路上。
帥不過三秒。
陳家亮鬆開送話器,低聲的自言自語說,“你不是李戰,不要學人家耍帥,把飛機開好好好的打穩穩的打不然你底褲都會輸掉。”
盡管他對李戰心存不滿,但是實事求是地看,他是非常佩服李戰的。無論是工作能力還是軍事素質,李戰所表現出來的都是陳家亮這麼一位老飛行員挑不出刺來的。短短兩年之間把默默無聞的已經處於被遺忘角落的破爛王殲擊機師打造成了全軍當前唯一一個正軍級空防基地,在到處都在整編撤編的情況下,101團居然逆勢上揚升格為旅。
這些事情大家都看在眼裏,於是都會想,沒有了李戰結果會一樣嗎,答案是否定的。
由8架轟-6K、8架殲-11B和16架殲-11A戰機組成的龐大的空中作戰編隊呈現出波浪陣型,一波一波地向一千公裏外的北庫地區突進。8架殲-11B拉開橫隊向西北方向橫推,8架殲-10A在後方高空上無線電靜默隱藏著悄然跟進,形成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陣勢。在後方中高空,8架攜帶對地打擊彈藥的殲-10A正在以經濟速度飛行,他們以轟炸機群為掩護進行低空突防對藍軍場站跑道、油庫、彈藥庫、地空導彈陣地、雷達站進行精確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