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弱的信號一閃而過,很快又一閃而過,這一下李戰看清楚了,是一個雷達信號特征非常微弱的目標。
距離約十公裏,讓李戰氣得直咬牙。
說好的是三十公裏發現距離結果你來個十公裏的,不是雷達性能問題而是靶機的問題。他敢肯定靶機大隊釋放的小型無人機一定比計劃中的要小很多。李戰也算是老司機了,對各類目標的雷達信號特征是有所掌握的,己方現役飛行器、外軍現役飛行器等等都有所了解。一閃而過的微弱雷達信號絕對不是所認識的任何一種現役飛行器。
靶機大隊顯然給李大隊長設了一個坑。
他加速衝了過去,機載雷達瘋狂地運作著掃描著前半球,很快微弱斷續的信號連續起來了,李戰開始目視搜索,卻什麼也看不見。若是個沉不住氣的此時該著急了,身經百戰的李戰卻是穩重得很。前方低空有厚厚的雲層,目標八成隱藏在裏麵。
李戰甚至能夠想象到靶機大隊的操作員就在地麵方艙裏笑嗬嗬的等著看笑話呢。
一架翼展僅二米多的小型無人機在雲中悠閑地巡弋著,機頭的槳葉慢吞吞地旋轉著驅動飛機以每小時一百二十多公裏的時速飛行。全電力驅動的發動機發出的紅外特征極其微弱,而嬌小的身材使得其很容易被並不那麼靈敏的PL-5C的導引頭忽略掉。
當李戰進入雲層看到了這架小東西的時候,他的第一個想法就是用航炮把靶機大隊給突突掉。對付低空慢速目標顯然是航炮最合適的,可是不能用航炮隻能射空空導彈,這明顯是在故意出難題嘛。
一次簡單的實彈射擊訓練變成了考驗戰術能力的實戰應用射擊了。
“洞幺報告,發現目標,小型低空低速目標,完畢。”李戰從靶機的右側三公裏的位置飛過,側頭觀察著小型無人機。
通體紅色的小型無人機讓李戰想起了海航模擬藍軍部隊的電子偵察機,那種用戰術運輸機改裝過來的飛機能夠以很慢的速度在很低的高度飛行,讓高速高空性能見長的殲-8係列戰機很難有應對的辦法。即便後來裝備了Su-27、殲-11係列戰機,要驅逐這些使用螺旋槳發動機的空中目標也並非易事。
“洞幺自行攻擊,注意編隊實彈射擊安排,目標靶機若幹,連續攻擊,完畢。”方成河給李戰下達了新的指令。
“洞幺明白。”
李戰暗暗吃了一驚,敢情不止一個目標。
他不敢輕敵了,連續下達數道命令指示機群趕過來展開作戰編隊進行全方位搜索攻擊,這樣的戰術他們演練過多次,效果非常的顯著,配合十分的默契。
沒幾分鍾,所有的目標都出現在空靶小分隊的雷達顯示屏上,然後通過情報交互機載終端把這些信息實時共享到了北庫戰術情報交互中心的平台上,同時呈現在塔台的指揮終端顯示屏上。
北庫戰術情報交互中心的作戰能力被一點點挖掘出來了,不隻能從指揮端向機載終端傳輸實時戰術情報信息,也能過把機載終端獲得的目標情報信息共享回指揮端,實現了信息雙向共享。
這種能力把所有介入該係統的戰機都變成了偵察末梢,極大地擴展了戰場情報偵察的觸角和範圍,是實現戰場單向透明的有力措施。可惜的是當前這些作戰能力離開了北庫地區就不複存在,要實現最終的三軍聯合尚且有萬裏長征那麼遠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