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將冰山劈開(1 / 3)

從下午十三時整開始,101旅三十六架殲-11B、殲-11BS重型戰鬥機以每批兩架的攻擊隊形、每隔五分鍾一個批次的頻率連續出動對十三號地區的冰山實施實彈射擊。

原本計劃用於實彈射擊的彈藥餘量十五噸加上上級特別撥發的五十噸普通航彈,共計六十五噸彈藥全部用於轟炸冰山。

李戰對上級這樣的大手筆感到震驚,回想起三河抗洪那會兒,別說三十六架六十五噸,哪怕有十分之一的彈藥量他都不至於冒巨大風險單槍匹馬去炸山。

從2011開始,大概可以以四代機橫空出世為開始,空軍、海軍開始了爭搶人民群眾關注度的行動,各種新機型、新彈藥、新雷達、新戰艦層出不窮,空軍的四代機和各種三代機改型和海軍的下餃子成為了人民群眾津津樂道的兩大喜事,這些變化背後是之後是部隊實戰訓練走向闊氣的實際情況。

比如眼前的實彈射擊訓練,如此大的手筆在今年之前是想都不敢的

緊急撥發的五十噸普通航彈也是即將過保質期的彈藥,使用這種無導無動力的航彈隻能使用水平轟炸或者俯衝轟炸攻擊方式,既是最基礎的對地打擊科目也是比較難打準的科目。

也許是因為駐紮地區的關係,101旅曆史上進行過不少水平轟炸訓練,在改裝殲-11B後也進行了一些模擬轟炸訓練,水平轟炸實彈射擊卻是第一次,是個不大不小的考驗。

此時已經打掉了所有分配精確彈藥和航空火箭的鷹隼大隊二十四架殲-11B、殲-11BS都掛上了碩大的普通航空炸彈。重型戰鬥機駭人聽聞的載彈量讓轟-6這一類專業轟炸機都為止乍舌。四個重型掛架都掛上了雙聯裝五百公斤量級的航空炸彈,那種胖頭胖腦的航空炸彈是現役航空彈藥中重量最大的非製導彈藥。

平均每架戰機掛載八枚五百公斤級航彈總計重達四噸,盡管對於最大載彈量達到了七噸的殲-11來說這點掛載重量還差得遠,但體型碩大隻能外掛的五百公斤級航彈帶來的巨大風阻對飛行是會產生很大影響的。

從停機坪滑行到起飛線的時候李戰就明顯的感覺到了戰機越發穩重了,油門杆要比以往往前多推一些才能保證戰機以每小時二十公裏的速度滑行起來。

像民航班機排隊起飛一樣在滑行道上等待,幾十架重型戰機在外場以整齊的縱隊布滿了滑行道,機翼下的各種彈藥麵目猙獰又待人和藹,名副其實的全副武裝大象漫步。殲-11B戰機那略低垂的腦袋傲睨萬物模樣,又似凶殘禿鷲虎視眈眈,更是看似人畜無害實則凶殘無人性隨時會發起致命一擊的戰爭機器。

壓陣的李戰親眼看到前序戰機起飛的時候機翼晃動都不帶晃動一下的,有四噸彈藥的加持,殲-11B實在是太穩健了。半油狀態加四噸彈藥,已經超過了殲-11B的標準起飛重量。

李戰近距離觀察過冰山,說是冰山實際上就是一塊稍大點的堵塞在支流和幹流相交位置的冰塊,三十餘米高百餘米寬厚約五十米。十五噸的計劃內彈藥量應該可以把它給徹底摧毀掉,沒想到上級一口氣緊急撥發了五十噸航彈。

實事求是地計算,六十五噸彈藥是足以支撐一個航空旅在一次師級戰鬥中的作戰用量,比原101團三年訓練彈藥量的總和還要多。

這麼一個量的彈藥傾瀉在冰山上足以把其轟平,根本不需要專門打擊關節點。李戰覺得自己提的建議和打出的彈著點根本沒有意義了。

不過換個角度想這也是絕對優勢作戰的典範和必然選擇,在可以用彈藥量覆蓋目標達到最好打擊效果的情況下,顯然沒有必要冒巨大風險潛入搞精確打擊。

到李戰了,他一次性把油門杆推到底,轉速到位的同時鬆開刹車,戰機平穩啟動,瞬時間的推動力依然推背感十足,比民航班機起飛的加速度都要迅猛一些。抬起機頭的時候,在風速六米的情況下戰機依然如履平地重卡一般穩定,若是輕載情況下兩翼是要左右不停搖擺的,給人感覺隨時都要傾翻。

速度三百五的時候李戰才完全拉起,起飛滑跑距離將近八百米,穩重得不行再穩重的了。前序戰機基本上都是在這個滑跑距離上起飛的,搭載著數以噸計的彈藥不能掉以輕心,怎樣最穩定怎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