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辦法比較極端,而且不太具備普及性,但目前為止我隻知道這個辦法是行之有效的。”
李戰先給兩位大佬打了預防針,然後用手比劃著說道,“蘇兩七的縱軸電傳飛控係統實際上還算可靠,但是蘇兩七的橫向采用的是機械傳動係統,導致整套係統非常的複雜且笨重。不出問題則然,出問題就是大問題。”
“我在北庫工作的時候遇到過類似的故障,在平飛過程中縱向電傳係統突然失靈,自動配平失靈。在這種情況下飛行員很難依靠自身的力量將戰機配平,機頭變得異常敏感,輕輕前後拉杆機頭會大角度俯仰,稍有不慎就會失速。不過我當時有高度,有充分的處理時間。如果這種故障發生在起降階段,結果通常是災難性的。‘三一’事故就是如此。”
“我的做法是在遇到這一類故障的時候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油門杆推到底讓發動機迅速達到最大推力,這個時候不要急著操杆,等速度上來了之後斷開迎角限製器改為全手動駕駛模式……”
“等等。”老陳頭打斷李戰的話,“油門杆到底獲取速度高度我可以理解,斷開迎角限製器的目的是什麼?再有,縱向電傳飛控失靈了,改全手動駕駛模式還有意義嗎?”
李戰回答,“縱向電傳飛控失靈可是橫向機械傳動係統沒失靈啊,改全手動駕駛模式是為了讓橫向機械傳動裝置脫離自動模式,這對於獲取更多的處置時間非常關鍵。迎角限製器的存在是為了限製超過包線俯仰角,但是這個裝置的意義同樣是基於傳動係統正常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
“縱向電傳係統失靈後,迎角限製器並不能感知這一變化,所以戰機在大俯仰角機頭上下擺動的時候會除法迎角限製器,迎角限製器介入後向襟翼傳達的指令會和飛行員的指令產生衝突,這就很要命了。”
老陳頭和鍾鳴對視一眼,仔細地思考了之後發現的確是這麼回事,可是問題在於李戰所講的這個辦法實在是太複雜了。不過李戰也提前說了,他的辦法不太具備普及性。
“控製住戰機後應該怎麼做?縱向電傳係統失靈的情況下怎麼樣依靠正常的橫向機械傳動把飛機開回去?”鍾鳴直截了當地問道。
李戰微微搖頭,“正常來說基本上不可能,蘇兩七沒機械備份,而且手冊上明確指出,遭遇飛控失靈的正確處置辦法是跳傘。”
在鍾鳴臉上出現失望之色時,李戰話鋒一轉說,“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基於我剛才所說的操縱還不足以很好的解決飛機機頭俯仰敏感的問題,我的辦法是利用機背的減速板和襟翼產生的相對李來抵消機頭的俯仰力。”
鍾鳴頓時眼睛一亮,忙問,“有成功的案例?”
李戰微微點頭,“有過一次。”
“一次啊……”鍾鳴略顯失望。
縱向電傳係統失靈的情況下利用機背的減速板和襟翼之間的位置關係來“夾住”機頭,等於是給機頭上了一個限製器,在這種情況下飛行員可以輕微的推拉杆以達到控製機頭指向的問題。
李戰說,“轉向、下降高度可以通過襟翼和尾舵來完成,飛行員依然可以控製機身的傾斜,也就是說哪怕沒縱向電傳係統也還是能做一些機動的。最大的問題是機頭上下俯仰劇烈,如果是高速狀態下機頭突然大角度上仰,就好比以一個很高的速度進入眼鏡蛇機動,戰機會被生生的折斷出現空中解體。隻要把機頭限製住,險情處置就等於成功了一半了。”
“我認為空中險情處置成功並不一定要以把飛機安全的著陸為標準。齊空‘三一’事故裏飛行員為了保住飛機選擇迫降,我認為更需要解決的是大家的觀念問題。部隊缺飛機沒錯,但是更缺人,相對於飛機,飛行員是更加寶貴的財產。飛機隻要在天上飛就不可能永遠安全,時時刻刻都存在出問題的可能性。隻要大家的觀念轉變了,把自己視為比飛機更重要的部隊財產,如此才能在遭遇險情的時候做出最理想的選擇。”
如果沒有選擇迫降,“三一”事故裏的兩名烈士極有可能生還。一架破舊的SU-27UBK根本不值得他們這麼做!
老陳頭和鍾鳴都陷入了沉思。
部隊武器裝備更新發展很快,可是大家的觀念卻沒更新。勒緊褲腰帶從牙縫裏擠出資源來買飛機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未來會缺飛機但是絕對不會再出現“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情況,而且任何人都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在不久的將來部隊武器裝備更新會進入正常的更迭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