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收,乃是關乎到全村每個人口糧的大事。
莊戶人家辛辛苦苦伺候莊稼,既怕幹旱又怕洪災,提心吊膽小半年,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來了一年兩度最值得高興的時節。
搶收不是個輕省活計,又苦又累,但莊戶人家常年麵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勞作,早已習慣了這高強度的勞動量。
每當疲憊時,他們隻需抬頭看看那金燦燦的稻穗,立馬動力十足,能量滿格。
向陽村但凡是能幫得上忙的,為搶收出力的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全都加入了搶收的隊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為了抓緊時間收稻穀,不管是村裏亦或者是縣城的學校都停課了,老師和孩子們放假回家加入到搶收的隊伍。
盛夏以及她的同學們算得上是半個勞動力,特別是盛愛國這般大的小少年,正是飯量逐日增大的年紀,吃得多,力氣也變大了不少。
哪怕兄妹倆同時跟劉根習武,練習強度相差無幾,但是盛夏沒她哥力氣大。
水稻田裏,能幹的盛愛國做的勞動量頂得上大人,他特地停下來說了聲:“妹妹,小花,你們跟在我身後,不用著急。”
即便他的勞動量跟大人相差無幾,但是他的年紀小,幹得再多,隻能拿到半個工分。
他之所以這麼努力,完全是想著給他妹妹和小花減輕負擔,他多做點,兩個小姑娘就能少幹一些。
盛夏和小花相視一眼,俱是看出對方的無奈,她們倆使出了吃奶的勁兒,但就是趕不上盛愛國。
起初,兩個小姑娘還存了跟盛愛國一較高下的心思,畢竟他們仨年紀相當,每天都練武,想來能力應當是差不多的。
一個鍾頭後,兩小姑娘不得不麵對現實,盛愛國收割稻穀的速度太快,有些大人還沒他快呢。
她們倆累得腰酸背痛,一直埋頭苦幹,連歇都歇一下,這麼努力仍舊追不上盛愛國。
劉根離他們仨不遠,見狀彎了彎嘴角,低頭繼續收割。他在戰場上傷了腿,下地幹活依舊很賣力,工作效率跟村裏其他人沒什麼差別。
盛愛國動作麻利,耐力足,稻杆咻咻不斷地倒下來,他跟著往前移動。兩個小姑娘跟在盛愛國身後,速度同樣不慢,仨孩子收割水稻的速度幾乎能趕得上大人。
村民們偶爾抬頭看過來,皆是一臉的讚歎,這仨孩子幹活真賣力,可惜他們做得再多也隻能拿半個工分。
大多數人是持讚賞的態度,畢竟搶收時節,追求的就是幹活幹得多又快。
但事有例外,總有些人在背地裏嘲笑這仨孩子太蠢笨,隻拿那麼點工分,卻幹那麼多活,不是笨是啥?
林小玲家的三個孩子就是這麼想的,他們幹多幹少都跟盛愛國仨領一樣的工分,少幹點也不會有人說什麼。
他們還是孩子呀,幹得少不是很正常嘛?
不得不說,什麼樣的父母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林小玲又懶又饞,她生的仨孩子好的沒學到,懶和饞學了十成十。
不光是林小玲的仨孩子這麼想,事實上有不少人也是這麼想的,幹多幹少領的工分都一樣,花那麼多力氣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