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海邊人來。
馬奧代夫除了風景比較好,沙子很幹淨外,這種海島還真挺好玩的。
要是沒有法律限製。
真想來這裏玩直播趕海啊,肯定能火的那種,特麼魚實在太多了,就連鯊魚都櫻
不過有趙又雪這個海洋保護專家在,很快一場浪漫的旅遊,變成了海洋科普之旅。
首先是這個白色的沙灘。
在趙又雪的介紹下,這些白色的沙子,其實手機碳酸鈣顆粒,是各種海洋生物的殘體,珊瑚殘骸,軟體動物的貝殼,被海浪打碎磨光形成的。
而碳酸鈣顆粒含量越高,沙灘就越白,同時反光也越嚴重,所以來這種白沙灘遊玩,必須要多塗一些防曬霜,最好能達到SPF50的,並且能防水的最好。
到這,趙又雪讓陸海去拿她的沙灘挎包,把她的防曬霜拿出來,而自己則躺在了沙灘椅子上。
這個動作已經很明顯了。
沒想電影裏才能出現的情節,居然在現實就這麼狗血的上演了,有了昨晚的經驗,陸海輕車熟路地就給解開了。
塗抹均勻後。
兩人就去浮潛了,來這種海島,最重要的就是海上遊玩項目,而浮潛則是馬奧代夫最大的特色。
但趙又雪卻。
其實馬奧代夫的珊瑚周邊,理論上不可能存在這麼多海魚的,因為超過了自然飽和度,十有八九存在人工引誘喂養的可能。
而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珊瑚生態受到破壞,從而加速珊瑚的滅絕速度。
在浮潛的過程鄭
陸海一直跟在趙又雪身邊,實在的,這裏的海魚真的太多了,單單他認識的就有二十幾種以上。
什麼海葵魚,就是那個海底總動員的醜魚尼莫,還有種類繁多的蝴蝶魚、鐮魚,鸚嘴魚。
鸚嘴魚的種類有很多,比如趕海常見的青衣,就是鸚嘴魚的一種,它們喜歡啃食珊瑚表麵的藻類。
而它們的這種行為則有助於幫助珊瑚生長,防止藻類過多,影響珊瑚曬日光浴從而引起死亡。
據趙又雪,沙灘上那些細碎的沙子,超過75%都是從這些鸚嘴魚的拉出來的。
因為它們啃食藻類時,偶爾會犯賤的就把珊瑚還有石灰石都給吞進去,藻類則它們消化掉。
至於那些珊瑚和石灰石,則被它們噴出來,一能噴250克左右的沙子出來,一條魚一年能生產90公斤的白沙。
所以也有人。
馬奧代夫其實是鸚嘴魚建立的。
在浮潛的過程中,陸海居然也發現了不少探索空間裏捕到過的海魚。
比如蘇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