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一斤海參五兩糖(1 / 2)

看書網LA,最快更新我在古代有片海最新章節!

兩艘船,在海麵上飄著,陸海今換了個潛水點,這裏的海星數量相對少一點。

船上陸海正在看一本《沿海底棲動物圖鑒》的書籍,陸海發現網絡上真正詳細介紹海洋生物的書真的很少。

且價格都非常的貴,且大多都是海洋出版社出的,陸海買的這本,花了快00元,比較詳細的介紹了海參的生長環境。

海參一般生活於在礁石比較多、細沙泥底貨海藻叢生的地方。

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10~18攝氏度,高於4度,會慢慢進入夏眠,低於5度開始進入冬眠。

掌握了海參生長環境後,陸海這下就好找了,很快就鎖定了一塊礁石和細沙泥底混合的區域。

用水下攝像機查探了一番後,發現海底確實有不少海參在緩緩爬行,附近的礁石上,也有不少

於是海底捕撈隊,第一次正式登場,陸海將他們分成兩批,輪流休息。

在潛水找白玉海參時。

陸海讓它們順便把達標的海參,鮑魚、海蠣、龍蝦之類的也都給抓了上來。

海參的數量確實挺多的,不過這種野生的海參,個頭並沒有養殖的大,且海參的刺看起來相對渾圓一點,沒有養殖的那麼尖。

野生海參由於生存環境惡劣,時刻麵臨著敵的威脅,所以得不停在海底爬行,身上的刺,自然看起來沒那麼好看。

養殖的海鮮,由於有人喂食,多數跟養豬一樣,都是懶得動的那種,個頭長得比較大,刺也比較尖,顏色偏黑一點。

而野生的海參,大多都是灰黑色的,因為經常爬行的緣故,刺都被磨平了,再加上經常健身,所以又短又硬又粗。

不過,這玩意一般買家分辨不出來,尤其曬幹後,更是難以分辨,隻有老餮才略懂一二,要是隨便拿到市場上去賣,不定又被當做次品了。

畢竟野生的海參越來越少了,且品種也非常的多,陸海抓的這一種海參是刺參,在海參家族裏,算是品質最好的一種。

起海參,陸海就忍不住想吐槽一下,現在養殖業的慘狀。

養海參是高風險的,尤其是夏岐島這種地理位置,比遼東一帶的風險更大,一個是氣候原因,一旦海水溫度超過度,海參就會集體死亡。

碰上赤潮、台風之類啥的,也會有很大的損失,另外捕撈費用也非常的貴。

夏岐島的潛水員並不多,在他們這裏,幹這行的被叫做“水鬼”,他們不會去領工資的,而是按捕撈數量算錢。

撈一斤海參兩塊錢左右,厲害的“水鬼”一能捕撈五百多斤,要是碰上好的養殖場,一千斤也不是問題。

一個月的收入至少都得兩萬起,厲害的人,一個月能賺到五六萬元。

比起隔壁撈海帶的工資要高很多,就是風險也非常大,記得前兩年,老馬雇傭的一個“水鬼”就出了問題。

賠錢了也不管用,現在這個“水鬼”全家老,時不時就到廠裏來哭鬧,起來也是心累,但都是一個村子的,抬頭不見低頭見,確實也沒有辦法。

總之,這幾年,老馬那個養殖場,還就跟他兒子的差不多,能保本就已經不錯了,大多時候,都是在虧錢。

而幾個月前的那起氣候災難,則徹底壓垮了他,聽老爸講,他不賣掉養殖廠都不行了,照這樣下去,連銀行利息都付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