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縈將辣椒嫁接半個月之後,茄子和母子樹上的辣椒都活了下來,並且長得鬱鬱蔥蔥,比在原來植株上還要茂盛。孟縈又教那幾個農人剪枝,將辣椒內堂的弱枝全部剪掉,然後連續追肥,又過了半個月,移植後的辣椒陸續開出了白花,讓那幾個負責種植的農人驚奇不已,他們暗戳戳地等著看能結出什麼果子來。
又過得大概一個月,茄子植株上的朝天椒順利改良成了那種長條的大辣椒,孟縈采摘了些,指導廚師做了青椒肉絲、虎皮辣椒和青椒雞蛋,改良後的辣椒完全沒有了朝天椒的霸道辣味,而是變得溫和多了,同時帶著一股清香味,一點點辣味又增加了獨特的口感,非常下飯。吃著辣椒,大郎君和孟縈每人多吃了半碗飯。孟北最誇張,就這青椒肉絲和虎皮辣椒,他竟然多吃了兩碗米飯。吃完一直叫嚷著:“女郎種出來的這辣椒真是太好吃了,讓人吃了都不曉得放碗,簡直太合胃口了。”
孟縈看母子樹上長出來的辣椒竟然有些像燈籠椒,這真讓人意外,她采了些,讓人做出菜來,竟然沒什麼辣味了,一股子清甜香味,比燈籠椒的皮更薄、肉更厚,口感非常好。孟家覺得自己賺了,高興不已。想著留一些燈籠椒讓它長老,再曬成幹辣椒也許就能做出前世陝西的那種香而不辣的油潑辣子了,想想都會讓人流口水。
孟縈摘了些朝天椒,做了泡椒,為將來做酸菜魚做準備。她趁著休沐,請崔郎君過來收貨,特意安排廚師用茄子植株改良的辣椒做了青椒肉絲、虎皮大辣椒和青椒雞蛋,又用朝天椒做了泡椒鳳爪、泡椒豬蹄和酸菜魚,另外用燈籠椒炒了肉片、燈籠椒炒菇子,隻可惜燈籠椒目前都是青椒,沒有變紅變老,做不了油潑辣子。
菜一端上來,王季陵就打了個打噴嚏,還笑著說:“縈兒妹妹,你還真敢吃那朝天椒啊?聞著這味道我都開始打噴嚏了。”
孟縈笑道:“一會兒吃起來,說不定你比別人搶得還快呢。”
吃飯前,孟縈先給崔郎君和王季陵說介紹了每種辣椒的口味和辣度,讓他們好有個心理準備。先從清甜的燈籠椒開始,他們覺得美味得不得了,菇子和肉片都帶著燈籠椒的清甜,顯得格外鮮美。然後吃到青椒肉絲和虎皮辣椒,果不其然,王季陵已經開始搶起來了。崔郎君走南闖北,對辣味的耐受度比較高,很喜歡泡椒豬蹄和酸菜魚。王季陵倒是繼承了他爹爹的不怕辣,一邊嘶嘶地呼氣,一邊開心地啃著雞爪。末了還驕傲地對他爹爹說:“爹爹,我就說了縈兒妹妹是個神奇的女郎吧,什麼東西她都能將它變成美味,連那不能吃的朝天椒她都能做出這麼美味的東西來,真是太厲害了!”
飯後,孟縈邀請崔郎君和王季陵參觀了蔬菜園子,王季陵見孟縈種的辣椒長得那麼高,比朝天椒高多了,有些不可思議,她是怎麼把一種辣椒變成了三種,特別是看到嫁接到母子樹上的辣椒,長得像小樹苗,差不多有半大孩子高了,上麵掛滿了果兒,如同一盞一盞的小燈籠,非常好看。王季陵問孟縈怎麼將那麼矮小的朝天椒變成這麼高大的燈籠椒,因為他已經看不出母子樹的痕跡了。
孟縈神秘地笑著說:“哈哈,天機不可泄露。你就等著吃好吃的吧!”
崔家郎君看孟縈讓人種出來的辣椒產量很高,就說:“明天我就派廚師來學藝,將今天吃的這幾個菜學會,在我們瑞祥酒樓開賣,這回肯定能壓鼎香樓一頭。”
孟縈說:“這些辣椒產量挺高,如果光是一家酒樓恐怕買不了那麼多,還是需要賣給其他酒樓。”
崔郎君說:“這個你大可放心,每天我會派人來將取辣椒,讓我家的船隊很快就送到沿江的各郡了,到時這點兒產量恐怕都不夠看了。”
崔郎君的話果然應驗了,孟縈的紅辣椒根本就留不到長老,就被崔郎君派來的小廝都給摘的差不多了。王季陵又讓管家搜羅了一大包辣椒種子,讓孟縈趕緊催發,等到秋冬的時候再買。孟縈簡直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不過很快玉米筍需要掰了,幾畝地掰了好幾筐玉米筍,瑞祥酒樓推出玉米筍炒肉片,讓食客們新鮮不已,可還沒等到他們吃夠,玉米筍就沒有了,他們遺憾不已。不過嫩玉米又快上市了,迅速轉移了他們的注意力。
嫩玉米剛出來的時候,孟縈煮了些送到了王家,又給李君成和姑姑家送了些,王家娘子甚是喜愛嫩玉米,崔郎君迅速行動在瑞祥酒樓又推出了嫩玉米,廚師竟然能想出鬆仁玉米、玉米嫩兔、嫩玉米蒸蛋羹等好幾道菜。每一道菜都是天價,他們還將能玉米且切成幾段,分段賣出去。總之是花樣百出,都為了賺錢。玉米和辣椒都能保存幾天,王家的船隊將這些新鮮吃食帶到了沿江各郡。由於玉米本身就沒種幾畝地,哪裏經得起這樣吃,如果不是孟縈讓人狠命地守著最後那半畝地的玉米,恐怕他們連留種的玉米也吃幹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