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世女離京(1 / 2)

孟縈自六月份讓白芷留意,準備購買一個瓷器場,這幾個月都沒有碰到合適的賣家,最近有家不錯的瓷器場由於主家姐妹爭產而變賣。中秋前,白芷請內行人看過評估之後,覺得不錯,便請孟縈過去看一下就買下來。

八月十六正上午,孟縈讓青苗扮做自己的樣子去了東市看花燈,然後她和白芷、青玄青鸞挑選幾個好手,喬裝一番才去萬年縣南邊看瓷器場。臨行前,被十一郎得知,死活要跟著。孟縈隻好讓他收拾一番,帶著他一起。

那瓷器場占地不小,且采料便捷,有一孔老窯,兩孔半新的中窯,還有一孔新挖的小窯,這孔小窯正合孟縈的需求,她要燒製燒藍首飾,必須要用小窯控製好溫度,做首飾又不是燒製瓷器,需要燒一大窯。

孟縈看那瓷窯場燒製出來的白瓷品質不錯,便想著回頭讓人給白瓷上釉,燒製出多姿多彩的花瓶和瓷器用具。另外在自己的瓷窯場,想要燒製全套的蒸餾儀真是不要太方便。

十一郎得知孟縈買下這個瓷器場,連同燒製瓷器的師傅一同購買下來,興奮不已,他是最喜歡搗鼓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如今一個瓷器場夠他玩很久了。

孟縈讓人在市場搜羅最好的釉料,並作出調配,這樣就能做出如珠寶光澤的燒藍首飾。

五郎自中秋節告白之後,覺得有些難堪。他怕孟縈直接拒絕,兩人日後難以再平靜相處。遂半個月不曾見孟縈。隻不過,十一郎倒是三天兩頭都要去謝宅呆上一段時間。每次回來都會給孟縈帶些珍稀的瓜果。有西北的甜瓜,還有南方的香芒,甚至還有難得一見的反季節瓜果。

孟縈收了謝五郎的瓜果,投桃報李,也會讓十一郎給他帶些糕點或膏脂香料之類的東西過去。

月底要忙碌月考,還要做釉料顏色調配實驗,孟縈忙得不可開交。大半個月過去,那件告白之事也漸漸淡去。

八月底,在左相和謝正君的操作下,女皇下令申飭了靖安候世女,讓她領神武軍三萬去南方剿匪,九月初五開拔。好在靖安候府早就得了消息,知道不去不行,準備起來倒也從容。

鍾瑤光夫君乃三品武將,鎮守北方一直未歸。她的二夫郎和三夫郎都在軍中任職,乃從四品武將。此次剿匪由鍾瑤光領命,她的二三夫郎跟隨。鍾瑤光舍不下王季陵,而他們的孩子尚小,隻好一同隨軍前行。

孟縈聽後,覺得不可思議。她並不太了解鍾瑤光的過往,覺得鍾瑤光連出征都要帶著王季陵,實在有些不太正常,更何況還要帶著一歲多的幼子。

市井傳聞說鍾瑤光寵侍滅夫,寵愛那伯府庶子,恨不得將他別在褲腰帶上,連出征都不忘相攜。但孟縈覺得鍾瑤光並非真心愛慕王季陵,若真是愛之深,又怎肯讓他帶著幼子隨軍吃苦?隻是她理解不了鍾瑤光那瘋狂的占有欲。可惜王季陵身不由己,處處受製於人。

鍾瑤光離京前,單獨見了女皇一麵。提到定國公府如今無一人在京,兄弟四人,有三人實握兵權,重權之下,難免會生出驕矜之氣。她臨走時丟下的話,讓女皇心生疑慮。

孟縈將定國公府近三年的邸報都列出圖表,分析了一遍。發現南方的匪患的確嚴重,年年剿匪去,水匪年年來。且北方士兵不善水戰,去了南方之後多有不適,往往討不了好。而地方團練又不配合,神武軍又不熟悉當地情形,少不得要吃暗虧。以鍾瑤光那種直來直去的思路,恐怕凶多吉少。這次剿匪鍾瑤光能不能全身而退,全靠運氣。

反正鍾瑤光走了,留下的鍾維月根本不足為慮,那就是一典型紈絝,逗貓遛狗,夜宿青樓是常事。她被寵過了頭,還不如她母親有手段。至少鍾瑤光練就了一身武藝,在軍中摸爬滾打多年。而鍾維月則是文不成,武不就,如不是靖安候幫她挑了幾個不錯的夫郎,恐怕更為不堪。

鍾維朗是鍾維月這一代中的佼佼者,可惜去了北地,不在京中。孟縈覺得好時機來了。

孟縈設計的首飾樣子近兩百套,也需要和五郎商議銀樓開辦事宜。便請十一郎邀謝五郎過來一敘。

九月初,五郎才過到孟府。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兩人已經十多天未見。但彼此熟悉的感覺尚在,因為有十一郎不停地在嘴邊念叨。

五郎說銀樓已選址,裝修正在做,現在需要首飾樣子,做出更多首飾供客人挑選。孟縈覺得古代沒有知識產權甚為不便,大家的模仿能力極強,這些首飾樣子,一旦麵世,便會被各家模仿。

孟縈做的這些首飾樣子走的是高端路線,需要用到各色寶石。一般的賣低端首飾的銀樓模仿不來,但大銀樓就另當別論了。孟縈深諳女子的心理,總想希望自己的首飾獨一無二。

於是便道:“五郎,我們可不可以與官府合作,將這些首飾樣子買斷,比如說,五年或十年之內禁止模仿,若是做與我們同樣樣式的,就要交一筆不菲的使用費,由官府收取,我們與官府均分。這樣可否行得?”